她们来的比较晚,前头人很多。
不过村里人可不会按照排队来。
一些大辈分的自然就有了插队资格。
还有有插队资格的就是有点小权的。
比如宋大伯这位村长,他就先称了,还有会计,然后两人得帮忙,帮忙盯着秤,也跟着算账。
别以为多此一举,很多村里人大字不识,他们连秤都不会看,很容易被糊弄。
不过老百姓也有老百姓的智慧,宋宋母就说过,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挺相信这些外来人,也没想到他们会糊弄人,后来还是一位老爷子发现了。
他是咋发现的呢,他不会认字更不会看秤,他跟自家邻居比,比山货,他发现了他东西比邻居家东西多,最后得的钱却比那家得的少,这就不对了。
最后那俩收山货的被围村里了,村长带着村民又把东西秤一遍,算了账,这俩瘪犊子差不多昧下了四分之一。
被狠打了一顿,把山货和大秤扣下,让他们去筹钱。
最后这钱肯定是给了,而且肯定还多了,谁知道以前几回他们有没有瞎算账,被抓着了没有也是有,为了让她们长点教训,大秤也没给他们。
现在村里用的就是,宋红米有些怀疑,当时扣大秤就是为了以后用。
多出来的钱没法分,谁知道谁多谁少,山货都倒一块了。
最后一商量,买了猪肉,那天全村吃肉。
可惜就那么一回,以后再来收山货的就老实了。
宋母语气中还有些可惜。
恨不得这种“好事”再来几回。
宋红米不免在心里腹诽,这俩收山货的胆子也是大破天了,居然敢在村里耍心眼,不知道法不责众么,何况他们还理亏。
现在即使这些收山货的贩子们老实了,村长和会计也会跟着,他们用大秤称一回,村子里用那扣押的大秤也秤一回,两边数字大差不差的,会计就会记下来,最后碰结果,一样了,贩子才会给村民钱,这样麻烦是麻烦点儿,但是两边儿都安心。
因为宋大伯的关系,宋爹、宋母和旁边亲戚说了几句,就被喊前头去了。
不过村民也没啥想法,多是习惯了。
二一个,现在山里就剩点松子了,很多人家开始休息准备猫冬了,时间大把,来打谷场互相聊聊天吹吹牛逼,也是一种消遣和休息。
没看先卖完了的也有不走的么,所以先卖后卖的,人们并不是那么计较。
“大哥、二姐夫。”
“大伯、二姨夫。”
……
宋爹带着家人和宋大伯和会计打了招呼。
就开始秤上了。
“今年你们家没少捡啊,比我家和老三家的都多。”宋大伯很是高兴。
宋爹探着脑袋看着会计算账,扭头回了宋大伯一句,“今年就蘑菇多些,那些蘑菇是孩他娘和大米她们捡了快一年的,差不多都拿出来卖了,刚盖完房子,手里啥也没有了。”
这是他和孩他娘商量的,明年还不知道咋样呢,手里得有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