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他言下之意分明没有放人的意思,郭老夫人也不愁恼:“殿下何愁没有贴心人?我们婉婉温顺乖巧、善解人意,再过不久等她过门了,自会是殿下身边最贴心的人。”
说来说去,原来是郭家自己起了后怕,想替正主找回场子而己。
早在陆涟青派人大摇大摆把温浓送进宫开始,宫里宫外早有温浓的传闻,只是当时谁也不看好她,包括忠国公府在内所有人都以为她不过是仗着有张长得肖似郭婉宁的脸才得以上位。他们无不在内心鄙夷,区区劣等的残次品又岂能与正主作对比?
可随着越来越多的消息流出宫外,渐渐有人在心里产生疑问。
首先是在妙观斋遇刺当日,陆涟青对郭婉宁的态度已经显露端倪。当时除了郭常溪,包括他爹郭公卓以及其他好几位长辈都在现场,相较于陆涟青对郭婉宁的不冷不热,明显他更在乎的是后到的那名宫女。
再则关若虹与温浓之间引起的纠纷,陆涟青从头到尾都不曾在这件事情露过脸,知道的都知信王从未对温浓与郭常溪的绯闻作出任何的表态与措施。或许有人认为这是信王根本不关心也不在乎这个女人的证明,可更多的人与制造绯闻的关若虹抱持的是同一想法。
信王眼底容不下沙子,他不可能放任任何人在他眼皮底下穿小鞋或是戴绿帽。那他为什么会对温浓与郭常溪的事情不闻不问?这样的态度反而微妙得耐人寻味。
他唯一的一次对关若虹惹出来的事情作出反应,是在关若虹被赶出皇宫之后,他在朝会上带领诸臣百官就此事例进行了一次不加修饰的批判,并狠狠地借题发挥好些纵容子弟的官员,直接导致宣平侯遭受无数同僚的迁怒,直至最近还时不时称病请假,请假次数太多,俸禄都被扣了大半。
就算信王不过顺杆而上借题发挥,可但凡心思稍加活络,都能从这件事的处理方式上面看出信王的态度是偏向谁,再往深想,不免细思恐极。
忠国公府能够屹立至今,说明郭家子弟绝非草包。随着温浓与陆涟青的关系一步步增进,终于有人开始忧心忡忡地顾虑起来。
万一哪天假货真的取代了正主的位置,那么正主的脸面还往哪搁?
眼下丈夫早不管理,作为这个家的当家人,郭老夫人头一个站出来说话,一方面是想试探陆涟青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是把她们忠国公府的意思向他表明出来。
或许在世人眼里他们忠国公府同意婚事乃是迫于百官上表今上赐令的压力,可若能攀上信王这根高枝,其实这对忠国公府而言,根本就是一桩利大于弊的买卖,忠国公府很愿意!
郭常溪的眸色暗了又暗,他早就知道家里什么打算。无论信王性情如何,饶是声名狼籍,手段残忍令世人闻风丧胆,可都不及他手中的权利那么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