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兴办女子太学,是替大众谋福利。
女子太学的祭酒教习,都是不差钱的主。
黛玉宝玉只是每月领取妇女联合部的五两俸禄,在太学是义务办学人员,不拿薪俸。
元春挂刷一笔银钱,为的是替那些村选拔上来的明经学员,提供他们的路费俸禄与生活费用。
女太学招生保罗京都闺女,原本预备招收一百二十名。
女校的牌子挂出来了,元春发现一个尴尬的问题。
国子监招手学子,地方选拔都是秀才出身,或者生员出身,在地方上有威望者,或者家族有重大贡献者,为太学士。
然而,地方上选拔的学子多是六岁至十岁左右的女童,十三岁到十五岁的女学员很少,这些大点少女,要么来自士族旁系,要么是商贾之家,这些人不差银钱,上京来的目的也不纯,只不过是为了多人是青年才俊,想嫁一个好人家。
真是的贫寒出身的女学子,少之又少。
惠民署给出了答案,十三岁至十五岁的农家女娃,多半已经许配人家,娘家看在二两银子,同意女娃读书,婆家却不同意,怕姑娘上京都把心读野了,将来悔婚,得不偿失。
婆家的态度要么退婚,要么成婚。
如此这般,之前大好的形式被破坏了。
一百二十名中,十三岁至十五岁之间的农女根本没有,反而是各行省来了五十名三十岁至五十岁的孀居女子。
紫苏紫竹几个帮着登记,被这些年龄结构弄的懵了。
她不是歧视人家年纪大,实在是年加大了学东西记得住吗?
她们如今不到三十岁,都不好意思再去上学了。
偏偏这一群来了五十位三十以上的学子。
元春早知道这事儿,四十岁以下的只要有意愿可以接收,四十九生个吹鼓手,五十岁的女子在巡第二春的少,并非没有。
再者,修真界五十岁属于年轻一代,元春并不奇怪。
元春又道:“你们渣渣呼呼,这十位五十岁的女子是来读书,还是应聘教习?”
紫苏一拍额头:“哎哟,微臣没看见人,只看见册子有些懵。”
元春挥手,意思让她们去看看人。
紫竹又道:“若真是来求学呢?”
元春道:“活到老学到老,收下呗。”
然后,紫苏回禀,却是她弄混淆了,最后哪一章五十人的名单,不是来求学,而是他们会各种技能,因为生活贫困,这才混在惠民署护送的队伍中。
朝廷征召女医,最高的年龄是五十岁,这让他们萌生了希望。
朝廷要见礼女子太医院,是不是需要医婆呢?
又听说太学的学习内容广泛,种稻采桑,绣花裁减都有涉猎,她们到不奢望做教习,希望谋取一个类似嬷嬷的辅助职位,只要有吃有穿有住,不要俸禄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