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心里不痛快,暗地里只呲气,却不能反驳儿子的提议。
那样会降低儿子格局。
她不是心疼银子,只是厌恶王家狠毒。
她不想信王氏的行动娘家不知道。
张才家里,张福家里都等着张氏决断。
张氏只有吩咐:“按照大爷的吩咐办。”
然后,腊月十五,王氏回京。
贾政不是主官,他可以回家过年。
他也必须回京。
荣府的人脉在京都,他得回京走人情。
今年贾政也算是露了大脸。
往年宛平县的知县,都是一年任满就滚蛋。
为何呢?
因为皇帝在先农坛有一亩三分地。
每年都要行籍田礼。
收获的稻谷用于祭祀祖宗。
皇帝虽然不缺祭祀的稻米,用亲自耕种的稻米祭祖,代表一份虔诚。
剩下部分用来赏赐给大臣,表示宠爱。
然后,问题就来了。
种地得收税。
宛平县令倒霉就倒霉在要向皇帝收税。
有人说,可以不收啊?
县令再穷,一年的税收还是垫得起。
如此行事,更加坏事。
宁愿收不到,惹皇帝不高兴,把你撸了,也别垫付。
垫付,你就成了馋臣。
这么点子银子既讨好不了皇帝,又会坏了名声。
御史会参奏你,同僚瞧不起你。
被皇帝撸了,可以去吏部重新求一个官儿做。
被御史参奏,成了谄媚之臣。
你就永远候补吧。
除非你那几两银子能够感动陛下。
这却是不可能的事情。
今年收取赋税的事情,县令交给贾政。
贾政硬着头皮进宫收税。
递了腰牌,等待觐见。
或许是因为贾瑚落水,贾代善晕厥,嘉和帝心里有些过不去吧。
贾政收到税赋。
别人会问,都是银子,别人如何知道这是皇帝交的赋税,不是贾政垫付呢?
因为银子是从内务府领出来。
领银子的时候,有个黄色的袋子,上面写着皇帝御笔:先农坛一亩三分地,赋税几两几钱几分。
大家都知道这不是贾政的本事,不过皇帝愿意给面子。
荣府圣宠依旧优渥。
这一次贾政回京,顿时成了香饽饽。
即便是那些翰林院学习的庶吉士,也很给贾政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