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志萍对鲁庆山有一种盲目的崇拜,所以不管鲁爱萍怎么说,鲁庆山这一关都是必须要过的,如果鲁庆山坚决反对,那鲁志萍就只好食言了。
由于同时还有几个扛大刀(跟电灯泡差不多一个意思)的在,刘传富表现得还不错。
一番交谈之后,鲁爱萍随几个同学走了,鲁志萍则留下来探鲁庆山的口风。
爹,你觉得刘传富这人怎么样?
鲁庆山说:现在说行不行,还为时尚早。
可是大姐好像很喜欢他。
鲁庆山皱起眉头:三萍,不是我看不起穷人,因为咱们家也是从穷人过来的,可是他家如今这种状况,他拿什么来保证你大姐的幸福?
鲁志萍说:爹,我是问你刘传富这个人怎么样,你说家庭差距干什么?就我们家这种状况,你要让他家富起来,应该也不会太难吧?
鲁庆山连连摇头,显然对这种小孩子的论调半点儿也不认同:三萍,你不知道,人心易变,尤其是在贫富转换的时候。
鲁志萍有一点点理解,却不相信刘传富是这样的人。
上辈子,她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上门借钱,这个大姐夫也没有对她露出过嫌弃的表情。
正所谓贫富见真章,鲁志萍觉得,一个愿意把血汗钱借给一看就还不起的亲人、一个愿意主动帮丈母娘倒痰盂的人,一定不会是一个一有钱就变坏的人!
所以,鲁志萍深信,就算刘传富在鲁家的提携下爬起来,也一定不会辜负鲁爱萍。
况且话又说回来,鲁家也不是什么任人欲取欲求的人家,过去或许还会考虑三分,现在已经不用了。
别的地方不敢夸口,至少在龙源县,鲁庆山的话还是管用的。
这不仅源于鲁庆山那丰厚的家资,最重要的是他行得正、坐得直,近亿元的财富,没有一丝灰色的成分在里边。
这一点,虽然在这个年代可能还会被人瞧不起,觉得鲁庆山一定是没有关系、没有背景,才会吃不到政策。
但是鲁志萍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只有这种资产关系明晰的企业,才会在市场经济的在潮中站稳脚跟,以后大山集团也才不会出现上坡乏力的现象。
在后面的转型中,有多少民营企业倒在这个上面,仅仅因为起步的时候依靠政.府过多,或者说是与某个利益集团牵涉太多,结果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黯然离场。
不是这些企业不懂经营,而是自身屁股不干净,总有一天会被清算,能躲过去的,毕竟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