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再次归来,显得格外乖巧,再也不敢公开质疑反驳秦朗,对他的命令言听计从,秦朗看在眼里,笑在心里,这种专横跋扈的二代公子,就得如此修理才能懂得尊重他人,敬畏这个未知大于已知的世界。
药草准备的七七八八,但是其中还少了一对药引子,就是所谓的原配蟋蟀一对,当年文学大家鲁迅曾经在随笔杂文里提到过这一种药引子,可却为后人所不齿,都认为是中医故弄玄虚,难为患者的罪证,为自己治疗不利提前铺垫好的退路。
因为,这个世界上蟋蟀当然很多,可是原配就太难得,谁知道这个虫子有没有杂交的爱好?劈腿的风俗?又或者同居一穴,偏偏是一对玻璃兄弟、姐妹,如果因为分辨不清性别和关系,因此耽误了病人治疗,岂不是大错特错?
一个医生自己开出了原配蟋蟀一对的药引子,可是自己却不能分辨是不是原配蟋蟀,也会被人引为笑谈。
可如何区分原配蟋蟀确实是一件难事!除非是自己家养的蟋蟀,一公一母从小养大,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让它们能够清清白白相亲相爱的从一而终,可这样做的话,成本又太高了。
事实上,从心理角度说,这对“药引子”的稀奇古怪难寻,是可以造就药效的,它更容易使服用者因为药物制作过程的复杂和神秘,对药物产生信服力,这就类似现代医学临床上使用的“安慰剂”,虽然实质上一般都是毫无作用的淀粉片,但因为医生同样郑重其事地开在处方里,包装乃至味道也与有效的药物无异,使病人相信在先,甚至能产生30%的治疗效力。
药引子,顾名思义,就是将治病的药引到患病之处,使其发挥最大的药效,起到增效、解毒、矫味、护胃等作用。
清代尤怡《医学读书记》说:“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清代末年太康人龙子章在其所著《蠢子意》一书中写了一节文字,名为“大药引子甚是得力”,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也颇实用。书中记载:“治病引子最为先,引子便是先行官。先锋如硬实,它自打敌前。我尝治伤寒,大葱一把煮水煎。我尝治吐衄,茅根一握煮水煎。我尝治腹痛,黑豆一碗煮水煎。我尝治尿血,蓟根一束煮水煎。”
由此可见,药引子其实还是具备一定医疗效果的。
当然对于药引子,秦朗却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认识,既然是药就要有药效,既然是引,就要有引导的作用。
为了找到原配蟋蟀,他从虫鸟市场包干了数百只蟋蟀,要求老板分公母单独装进罐子里,运到了李家大宅的一间蔬菜大棚里。
卖宠物的老板自己也分不清如何区分原配蟋蟀,甚至就连公母都分不明白,所以胡乱的两个一对两个一对的装入了蟋蟀笼子,托运给秦朗,路上很多蟋蟀因为性别相同,引发战斗,还没到李家就已经一命呜呼了,真正幸运的活下来的蟋蟀不足一半。
秦朗叹了口气,眼下能不能找到原配蟋蟀一对,就看运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