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银子对杨云清现在的身家来说,实在只是九牛一毛,但是却能实实在在的改变这些农家子的一生。
当然了,这些村塾里面的夫子自然还是以教他们识字算数为主,有天赋读书的自然也能从中脱颖而出。事实上,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能认得几个字会算数就已经了不得了,在很多人眼里,读书都是烧钱的事。你告诉他们要让孩子读书以后去考科举,还不如和他们说读书认字以后可以去城里当掌柜账房来的有用。
不过这些的确也是事实,一个县城里,能有百来个秀才就已经是文风鼎盛了,举人,那更是一只手数的出来,至于进士,那更是凤毛麟角,一个府里一年考上一两个就算不错了。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这些普通村民来说,认个字去先城里谋生还真的是回报率最高的。
对于这些村民的想法,杨云清他也不会在意,毕竟他的本意也不过是想给那些农家子多一条出路而已。若是真的奔着去把他们全都培养成读书人这个目的去,杨云清他就算有再多银子也耗不起。,
不过这个时候,杨云清突然发现他少考虑了一个问题。
诚然,祁县那边的工厂从县城里还有附近村子里招了不少女工,但是这些也是因为来工厂这边能赚银子。不然的话,那些小娘子的家里人怎么可能放她们出来?
这个时代,能真正狠下心脱离家里的女子实在难寻,事实上,现在在工厂里做工的小娘子还有妇人们,她们赚的钱可能比家里的任何人都多,但是她们获得的也不过是从前无法拥有的话语权,又有哪个因为自己赚了银子便决心脱离自己的家庭呢?但是这个不是她们的错,而是这个时代的局限。
在这个条件下,杨云清开办在县城里的学院还有在村里设的村塾,都注定不会是小娘子可以享受到的“福利”。在大周朝,除了那些大户家庭会请女夫子来教家里的小娘子读书识字,普通百姓之中,不管是县城还是乡里,都很少有哪家会送女儿去读书认字的。
在那些小娘子的父母眼里,七八岁大的孩子就已经算一个小大人了,留在家里,不仅可以帮着干活,还能帮忙带带弟弟妹妹。要是让她们也出去念书识字,这个能有什么用?女子又不能去读书科举,认字干什么?还不如留在家里干活呢。
现在这样,若是想让这些小娘子可以像男孩子一样,出去读书认字,必须另辟蹊径。
杨云清想了一下,便想出了主意。现在在祁县还有周围的村子里,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之前工厂里一直在招女工的事,对于进去做工的小娘子,就没有几个不羡慕的,毕竟每个月可是有一两多银子。现在早已停止报名了,上次报名的时候也主要招的是妇人还有夫妻。这时还有不少人都在后悔,恨自己当初怎么没让自己的女儿也去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