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是大新闻,门口偷听的陆力和瑞银也贼头贼脑地溜了进来,薛雯也不计较他们没规矩,只示意瑞金继续说。
只可惜···瑞金也就这点能耐了,摇摇头表示不知细节,但“沈郡王已经进宫求见了,一会儿就该有消息了。”
果然不出她所料,至晚间,宫中各处都得了消息了——沈三公子要去西南了!
······
华灯初上,此时,是四方宫里一天之中最热闹的时候。
——被翻了侍寝的妃子急着打扮,落空了的人讪讪然要水卸去钗环,小孩子们这会子要加一道夜点心,各处下钥,无腰牌者不能再随意走动,要热水的小太监们脚步匆匆,备着主子们纷纷准备着安置。
而金砖红瓦之外,民间也是一样的热闹——一家人坐在一处用晚食,当家的抱怨抱怨这一日辛苦,小孩子叽叽喳喳,女人家也要絮絮叨叨说些家常话。
盛京安逸繁华,甭管是小老百姓桌几上的一豆灯火,还是一朝君王案牍旁的铜镜高烛,他们安安稳稳的燃着、亮着,是因为千里之外,有一群人在日日流血伤亡,在保家卫国。
西南多山匪流民,蓟州以北乃羌人与狄人的天下,东南沿海常年受寇贼骚扰······东南西北中,国无一日停战戈。
而在这其中,最苦的就要数是西南了。
诸山常年被瘴气笼罩,稍有不慎,可能就不必敌人出手就死于瘴气和蛇鼠虫蚁。且北蛮族不过是到了冬天来抢抢东西,海寇也只是盯准出海的商人,西南匪徒却是十足一群暴民,没有规律、没有目的、没有时效,就是要和朝廷作对,又善于用毒熟悉地形,让人防不胜防。
而沈家,恰恰发际于西南。惠东县,就是沈尧的祖父大平西南三十三寨的地方。此一战,换来周边至少十年安稳无虞,得以休养生息,这才有了东平郡王这顶帽子,异姓王爷,足可见劳苦功高。
——也是在惠东县,沈尧的大哥沈玄为瘴气所染,箭伤发作身亡,再后来不过几年,二哥沈彬遭俘,寻机自戕。
西南群山,寸寸沾染了沈家满门忠烈的鲜血,而卷土重来愈加壮大的七十二寨提起沈家的人来,也是一个个咬牙切齿恨不能生啖其肉——两相俱可谓是不共戴天。
血脉的延续固然是重中之重,可是一个说出“哪有仗可打”的愚鲁小儿,这样的沈家,交到这样的人手里······百年之后,即使氏族依然在,那时的沈家,真的还是沈家吗?还有延续的必要吗?
且不说别的,那位当年左臂中毒箭便自斩手臂,胡乱一扎继续拼杀,连下三位大寨主的沈老将军,若是九泉之下看到这样的后代子孙,会是他乐见的吗?
不,不会。
别说幸而继妻胡氏诞下了幼子,就算如今沈尧仍是沈家的独苗,就算昨日老夫人劈头盖脸一顿好打更以死相逼,沈泰安也只会有这一种决断!
他言称,这些年分身乏术,家眷疏于约束,对小儿疏于看管,故而自请辞去官职,请圣上恩准。
恩准。沈家是皇上手中趁手的宝刀,西南之事困扰薛铎仁多年,如今沈泰安又乖觉地辞去官职,哪有不准的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