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远处,搭乘着女眷们的马车上,自己的继母徐氏听到陶大人的话,掀了窗帘望着陶清漪的脸,递了个眼色。
陶清漪当即低了头默不作声,只做出一番悔悟的动作。
陶大人心中生气,面色自然也带了不善,又厉声训斥了几句,无非是说陶清漪不够端良贤淑之类。说罢一甩袖子,恨恨地转头上了身后的马车。而身后那几个卫士,也在陶大人上车之后齐齐地上了马。
两辆马车很快又重新踏上奔途,马蹄声阵阵,车身随着马儿的奔跑剧烈的摇晃起来,在颠簸的逃亡之路上,陶清漪仿佛听到了马车撕破山风的声音。
母亲,我们离平城还有多远的路程呢?陶清漪望着马车对面坐着的徐氏。那徐氏的怀中此刻正搂着一个年幼的女童,那女童大概三四岁的年纪,正拧着眉头蜷缩在徐氏的怀中熟睡。
这位徐氏作为陶清漪的继母,不过也只比陶清漪年长了大概五六岁的年纪,听到陶清漪问话,她侧过头反手用指尖挑开窗帘的一角,回头道:方才听老爷说,我们似乎已在平城边界,约莫过了这个山头,大概便是直通平城的官道了。
有些微暗淡的光亮透过暗棕色的窗帘罅隙映在徐氏年轻的侧脸上,那些愁云似的光晕,就像是前方正在通向的这条不归路似的,倏地就能够让人光明正大地万劫不复。
大齐建武元年东,十月,癸亥,鸾即帝位,帝以支庶篡历,性疑忌多虑,深忌诸王,元功,故亟行诛戮。是以,时则有叛国之臣出
连绵的秋雨接连下了一整月,原本就不太好走的道路,就变得更加的泥泞难行了。
携家带口叛国出逃的陶大人,在一个阴霾的午后得到消息,说是姐姐陶氏已随夫君曹安定在半个多月前举家迁往洛阳了,这让本就快要到达平城前去投奔的陶大人一家,不得不临时改道,南进洛阳。
说到陶大人叛国出逃,除了对当今齐帝萧鸾流氓政权的不满,另一部分的原因恐怕就是贪生怕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