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常识
消息传到了镇上农科站长杜玉明的耳朵里,杜玉明都快笑坏了。
我勒个去!这帮农民真的什么都不懂啊!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
在临海一带,有记录的小麦最高亩产量是一千二百二十五斤。这是临海市农科院试验田得出的数据,可是说是最权威的。
而实际上,杜玉明也清楚得很,在粮食生产中,南城这边的亩产量一般就是稳定在九百多斤,个别年头丰收的,也就是在一千斤多一些。特别高产的田块,也就是一千一百多斤顶天了。
因为无论是生产条件的限制,还是种田的科学性,普通农户肯定赶不上农科院的专家。那些专家可是专门研究农业生产的,肯定要比普通农户种的农作物丰产。
虽然坊间也经常流传,某某地块丰收了,有收获了多少多少的产量,也就是老百姓自己相信罢了,没有得到官方的承认。因为农业专家也调查过多次,这些所谓的高产,一部分是天块的面积不标准,有些天块的误差到达了百分之十几,平均产量可想而知。
另外一种情况纯粹是浮夸,明明亩产八百斤,能被吹嘘到一千多。
所以,在临海,官方承认的小麦最高产量也就是一千二百二十五斤,超过这个数字的,无论人们说得如何天花乱坠,如何斩钉截铁,专业人士也都是一笑了之。
现在余湾的老百姓居然说,他们那里的小麦有可能收到一千三百斤,杜玉明当然觉得是个笑话,压根就没往心里去。
农村就是这样,一些话题传播了几天,就渐渐的没人关心了。余见海的小麦也一样,渐渐地淡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人们现在其实都很忙,一个个憋足了干劲,把大棚里里外外收拾得井井有条,各种瓜菜在人们的精心侍弄下,长势喜人,越看心里越欢喜,人们寄予的希望也越高。
因为有活生生的例子摆在人们眼前,余见海家每天都能收获一车的瓜果,也就是大把大的钞票。
余见海现在其实反倒闲了,开始专心在家炼制丹药。
村里的日常事务有吴菲在打点,除了一些重要的决策需要开会研究之外,余见海压根就不怎么操心。因为吴菲现在的工作能力,完全可以胜任村长的位置,只是现在不得不给余见海当助手罢了。
对于当副手,吴菲倒是没有什么怨言,她是余湾少数从一开始就看好余见海的人之一,可以说余见海的成功是在她的亲眼见证下一步步实现的。
吴菲认定,余见海的天地绝对不止在余湾这个小小的山村,只要假以时日,这小子会像展翅的大鹏一样,一飞冲天。
蔬菜合作社有几个小组长负责管理,每天按部就班的干活,按照常规管理各种瓜果作物,和平时没有什么两样。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余见海不定期的交给他们一些药水,吩咐他们按照一定的剂量喷施。
除了这些,余见海几乎也不怎么过问大棚的生产,也让一些人产生了不满。
“哎,你说余见海这一天天的,也不见人影,还在合作社占有这么多的股份,真是自在得不得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