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在有条不紊的稳步推进,由于余湾人确实从设施农业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再加上政府的大力宣传和引导,又有那些亲眼看到董各庄等村子也跟着余湾赚到了钱,响应号召要建大棚的农户还
是不少的。
季尧,剑墩等几个村子的干部也是不遗余力地反复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居然把全村人的都打动了,打算拿出一半多的土地来盖大棚,远远超出了余见海的预料。当然在具体的合作方式上,群众的意见不是很统一,有的主张将土地承包给余湾蔬菜公司,他们稳拿承包费,然后再给余湾打工。总之一句话有言在先,只要是土地流转给余湾的农户,优先安排进来
工作。但是大多数人都在算细账,觉得光拿那点承包费不过瘾,还不如自己想办法筹钱建大棚划算。总之余见海也说过,他们的大棚建起来之后,从种子肥料药品这些余湾全部提供一模一样的,也会派懂技
术的人过来指导,唯一的要求就是农户必须按照余湾的标准来进行生产,要不然他们种出来的农产品将不会被收购,也不得使用余湾的牌子,还要被追回之前提供的各种农资的费用。总之条件都是公开的,怎么权衡是大家自己的事情,没有人强迫。唯一的例外就是顾城所在的村子,余见海对于他们的土地是只流转承包,不答应让老百姓自己盖大棚。他也明确表示,要把顾庄的土
地流转下来继续建造连栋温室,规格都是和余湾的一模一样的。
很多人都不知道余见海为什么坚持这样做,只有易娟等少数人心里清楚,余见海这是要将余湾和顾庄这一大片打通,将连栋温室连成片,好向上面申请补贴。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通往云山旅游区的主干道正好将余湾和顾庄分隔在两边,余湾这边已经开发得差不多了,仅仅一路之隔的顾庄这一带潜力很大。
哪知道顾庄的老百姓现在变得特别精明,除了少数几个抹不开面子保持沉默外,大部分人竟然不答应余见海的方案,反而提出了另外一个让余见海也没法拒绝的条件。他们提出,各家各户将余见海看中的连片土地拿出来,作为固定资产出资,另外各家各户再筹一些钱,不够的部分让余湾这边补齐,共同建造连栋温室,双方签订协议,二十年也好三十年也罢,只要
土地没有调整,他们就一直和余湾合作。这几乎是余湾模式的翻版,也不知道是哪个脑子聪明想出了这个主意,让余见海几乎没法拒绝。不过余见海也没有马上就答应,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就是顾庄毕竟和余湾不同,他和顾庄合作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