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氏与楚蓁均用帕子掩着嘴,不自主地乐了起来,弘哥儿还不满七岁,居然不肯给长辈抱了。叶氏左手牵着弘哥儿,嘴边噙着笑,陪着楚蓁进了冷香居。
进了门刚坐下喝了半盏茶,楚蓁便开门见山道明了来意:二嫂,若不是要紧事,妹妹也不会没打招呼就闯上门。她微微一顿,笑容牵强起来:想必你也知道,夫君他前段日子随几位钦差南下治洪,圣上有意让彻查此事,可这官场上,向来讲究粉饰太平,这一查就查出了大事来。想求人帮忙,必得将事都说清楚了。
叶氏拍拍楚蓁的手:男人家在外头,吃些苦头难免的,三妹夫吉人自有天相,定没事的。楚蓁摇摇头,狭长的凤眼露出祈求的目光:他在南边遇上了要他的命的人,二嫂,不知能否请你给伯爷写封信,若是他到了升州地界,尤其是上元,请他老人家看在亲戚一场的份儿上,施以援手,好歹让他全头全尾的回来。
除了母亲陈氏病重之时,楚蓁没怎么求过人,这回她是真的舍下了脸面来求叶氏。未出阁时,她与这个二嫂因大太太的缘故来往不多,倒是她的儿子弘哥儿自己带过一段日子,勉强算是在亲戚之外有几分交情。
叶氏听了没立刻答应,将另外半盏茶快喝完了,楚蓁眼看就要失望之时,她吩咐身边的丫鬟取了笔墨来,边细细思索,边给娘家写了封家书。她心细,虽想帮楚蓁,却也不想给娘家招惹上什么麻烦,信中并未特意提让父亲去帮樊克之,只说了几句儿子弘哥儿最喜楚蓁这个姑姑,顺道提了句楚蓁的夫婿正在江南治洪。
写完她便寻了个样貌普通的婆子进来,简单嘱咐了几声。那婆子听完点点头,话都没说一句就转身出了门。楚蓁不解,叶氏安慰地笑笑:自家的法子,信送得比驿站快些。楚蓁心中感激非常,她一贯不是嘴甜的人,只敛衣俯身向叶氏行大礼:二嫂,救命之恩,如同再造,若有所需,赴汤蹈火!
叶氏忙伸手将她扶起来,温和道:兄妹之间,不说这些,且弘哥儿前些年多亏你帮着带,我都记得。那时弘哥儿还小,大太太李氏脾气不好,叶氏身子也不大好,既得伺候婆婆又要对付二爷楚礼的一个通房,白日里只得将弘哥儿托在楚蓁那儿。
俩人彼此相视一笑,谁都不再多说,没想到,住在一起的时候不见多亲近,离得远了,反倒多出了亲情。
楚蓁放下一段心事,有心思逗了弘哥儿一会儿,跟叶氏又说了会子话,便告辞出来,顺道去芍药居探望有了身孕的咸宜县主。因她出来的匆忙,没带什么东西,进芍药居的时候还不好意思。咸宜县主身边的两位嬷嬷却热热情情地将楚蓁迎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