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司礼监都来了王世贞这位掌印的大太监。
王世贞是最早使用太监秉笔一词者,《龛山堂别集》云:中挡之久贵,无过于萧敬者。年二十余则已侍英宗为太监,成化中入司礼,自是数废数起,凡四秉笔四掌印,几五十年而退休,礼数视大臣,凡为太监近七十年。九十一而后死。
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秉笔太监一词,嘉靖的时候才有专门的秉笔太监。
在明代文献中,最早冠之司礼监秉笔太监者是冯保。
《明史》载:冯保,深州人,嘉靖中为司礼秉笔太监,隆庆元年提督东厂,兼掌御马监事。
所以司礼监掌印太监,现在还不叫秉笔太监,但是有内相之称了。
王世贞乃是英宗皇帝留下给儿子使唤的一个称职的内监。
宪宗皇帝对他也很礼遇,因为王世贞这个人不贪权,不敛财,是个真正的清心寡欲之人。
加上资历深厚,少有不服气的,他跟怀恩太监倒是很谈得来。
这次来也是因为此次事情太大了,他不得不到场,万一有司礼监的人的事情呢。
众人到齐后,也开始了扯皮。
文官集团当然不承认他们作弊了,而万安那一伙人坚持要查,那商辂他们就要证据了。
总不能你说什么是什么吧?
宪宗皇帝觉得不严重的事情,可愣是让万安跟柏珍他们闹腾了起来,心里也不舒服了。
自己的金口玉言不被人当成一回事了。
万安察觉出了皇上的不愉,但是他以为是这件事情让皇,上不高兴了,也是,谁当皇帝的时候,闹出科举舞弊案能高兴的了啊?
于是更加卖力了。
加上跟他一伙的人心思也不都各不相同。
有的是想攀上皇长子这棵大树,将来也好背靠大树好乘凉,混个从龙之功啥的,子孙后代都不用愁了。
有的是想凭借这一个惊天大案升官发财的,毕竟上头下去了几个,他们才有机会上去嘛。
也有想博得一个传世美名的,估计这种人就是家里不缺钱,自己不缺官,唯一缺少的就是名声,流芳百世大家都乐意,目标就是做方孝孺。
方孝孺尽管被绝了十族,可他在文人的心目中,是流芳百世了。
这些人聚在一起,也是一股势力了,尤其是颇有夺储苗头的时候。
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双方就差打起来了。
而中间派则是趋向于取证,证据说话比什么都好使。
关键是这证据仅仅是猜测,可是某些关系也的确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