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说完了第三种社,徐庶停下来喝了一口水,看了看儒生士子们的表情,又继续说下去了。
“本朝底层社会的第四种社,便是游侠、群盗的亡命组织。任侠之风,源自战国,战国之世,乃是大争之世。群雄之中,无不不惜千金,招募人才,故尔,人才辈出,光耀史册。燕昭王筑黄金台,千金市骨,而燕国大治,魏文侯任用吴起,而秦国顿失河西,局促西陲。战国时代是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正因为如此,才能彪炳史册。”
“战国遗风,流传至本朝,便是任侠之风。天下大定,士人的上进之路越来越窄,人主为安定天下,不得不剪除豪杰,以儒生替代之。豪杰之士,引车卖浆、屠狗贩猪之辈,便失了影响天下的机缘,可是心中的那一份郁郁不平之气不得伸张,只好匿于乡野,做个土豪。可是,即便是做了土豪,心中的那一股任侠之气仍在,如此一来,便会与律法相抵触了。”
“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说:‘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司马迁钦佩的游侠,是既不朋党比周,也不设财役贫、侵凌孤弱的‘匹夫之侠’。这样的游侠,一向为底层社会所钦佩,朝政昏黯之时,便是游侠蜂起之时。”
徐庶曾经做过游侠,对游侠非常了解,因而深知其中的底蕴,娓娓道来,众人便听得越发津津有味了。项王读书不成,弃而学剑,学剑又不成,而学万人敌。最终叱咤天下,与高帝大战六年,百战百胜,在儒生士子们心中,项王便是游侠之中的翘楚,读之便令人神往。本朝的儒生,向武之风甚炙,入仕之后,上马可以领兵,下马可以治民,当真文武双全。
“游侠之所以为底层社会所钦佩敬仰,原因很简单,便是因为他们坚守的道德信条。‘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和朝廷的昏黯和官吏的横暴贪婪相比,这样的责任和坚守更为难能可贵。在这样的道德信条下,游侠的周围会逐渐形成一种有形或者无形的利益集团,数千人数万人为了践行他们的理想而前仆后继,死不旋踵。”
“剧孟‘以任侠显诸侯’,母死之时。‘自远方送丧盖千乘’。吴楚七国反时,周亚夫‘乘传车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郭解少年时代‘藏命作奸剽攻,休乃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年长后‘自喜为侠益甚’,‘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这样的游侠,他的周围已经形成了一个势力庞大、错综复杂的集团。当他们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之时,便会以武犯禁。”
“游侠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和政治理想,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为拯救小民百姓,不惜肝脑涂地,虽九死而不悔。多数名声甚盛的游侠之士,往往都会青史留名,而且留下的往往是大名。和这些有操守、有理想的大侠相比,更多的便是‘群盗’,便是等而下之了。”
“说起群盗,这样的事例史书上层出不穷。王莽之时,‘闾里之侠原涉为魁’。汉书?游侠传说:原涉‘能得士死’,他供养的‘宾客多犯法’,‘刺客如云’,这样一个横暴之徒,朝廷和官府定然不会放过,‘王莽数收系欲杀,辄复赦出之’。这样的事实充分说明,原涉的周围已经形成了一股庞大的政治势力,以原涉为魁首,捞取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