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最苦的就是不得见,只是偶然要是换个角度,想想在一起时的甜,也许思念的心便不会那么疼。
小家伙眨巴下泪眼,抽嗒了一下:“真的么?”
姝眉认真的:“真的!姐姐和你一样想娘亲,只是想的方式不同。霁哥儿要不要试试姐姐的法子?”
小家伙认真的想了下,然后点点头。
姝眉轻轻捏捏他潮乎乎的小脸:“果然有小男子汉样儿了!”
霁哥儿有点难为情的把头扎在姝眉臂弯。
姝眉为解他的窘,又问:“霁哥儿能跟姐姐说说,想到那些和娘亲一起时的开心事么?让姐姐也跟着开开心啊!”
于是周霁从娘亲给他做衣服荷包什么的,做布老虎陪他玩,到给他做凉糕等等好吃的,林林总总,恨不得掰着手指头叨叨。
说的刹不住车,还扩展到爹爹哥哥,后来甚至到了老舅。
姐弟俩那位经商的老舅王勇之,走南闯北见识广泛,人也幽默风趣,大方和气。
他给周霁带来的稀奇玩意不少,霁哥儿当然欢喜得紧。
说起过节时老舅送他的花灯。
据说是从陕西买来的,还说是当地风俗。
当时王勇之还开玩笑:“正所谓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说到这些霁哥儿的眼睛瞪得圆溜溜的:“我忘了问老舅是什么风俗了?姐姐你知道么?”
你还别说,这个风俗姝眉还真知道。
前世她在网上交了一个知心密友,是陕西渭南人,曾经详细的给姝眉科普过这个风俗。
在渭南,凡是家有女儿的,在女儿出嫁后有了孩子以后,“娘家人(女子的父母或已婚的哥哥、弟弟)要选择在正月初二到初八(初三到初六的居多)中的一天,给出嫁的女儿送灯。
送灯有前途光明、幸福美好等寓意。
给女儿的每个孩子送一个灯笼和十支小蜡烛。
孩子们就在正月十一到十五的晚上挑着灯笼玩耍。
除了要买灯,还要拿花馍等孩子们吃的或玩的。
这蒸花馍造型主要分两种,老虎和鱼,称之老虎馍或鱼鱼馍。
这个风俗每年如此,直到小孩12周岁为止。
娘家最后一次给孩子“送灯”,即“完灯”,也是最隆重的一次送灯。
每年送灯这项任务,通常是由孩子的舅舅来完成的,所以就有了“外甥打灯笼——照就(舅)”的歇后语了。
完灯,也叫全灯,寓意是孩子长到十二岁时,标志着从童年阶段进入了少年阶段,元宵节期间送灯、玩灯便到此为止,故称为“完灯”。
津津有味听姐姐讲完,霁哥儿完全忘记自己掉金豆的事儿,鬼机灵的说:“姐姐!咱们要是在渭南,今年你就全灯了,是吧?”
姝眉心道:“还没全灯就差点议亲,还是那么个糟心货。”
姝眉轻戳了下他的额头:“是!你个小机灵!”
霁哥儿嘻嘻笑着,猴在姐姐身上撒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