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媳妇一席话也让他又往深处想了许多。
媳妇觉得乡下没有配的上女儿的。可就算去上都如了母亲的愿,请大嫂帮眉眉找到了合适的,情况却是调了一个个儿,自家目前的家世恐多是高攀。
长子成气候还得等些时日,暂时不足以给他妹妹撑腰,到时自己的宝贝闺女难免受了委屈去。
看来自己是该再续科举了,好在自己是从举人考起,赶闺女到发嫁之龄也许能用得上。
四弟也做了父亲,想来在家顶门立户也该没问题了……
窗外夜色沉沉,冬夜格外寂静,几多思虑,几多筹谋,又几多美梦?
小年那天,大爷大奶奶派来送年礼和护送赵老太太一行的家仆护卫终于赶到。
一车车年礼格外丰厚,还跟来好些丫鬟婆子。
代表大奶奶张氏来接老太太的人是她自小的奶娘袁嬷嬷。
进退有致,通身气派一看就是大家子的掌事妈妈。
等她一一见礼后,又叙了家常,说了礼物的分配。
除了按往年给长辈和各房的例,格外的又加了好多。
给三房三个孩子,尤其是四姑娘和三少爷,又多了许多上都时兴的衣物配饰。
给四房的小哥儿带了长命锁等婴儿用品。
看着琳琅满目的礼物,正眼花的薛氏不开心了:大嫂也太偏心吧?看着给三房的礼物怎么会多那么多?给四丫头送那么多衣服配饰干嘛?她正是长的飞快时,穿不几回就小了,可惜了那些没见过的好料子、好款式。
心里想着,脸上难免就挂了出来。
被正不露痕迹的观察众人的袁嬷嬷看个正着。
老太太和三奶奶一如早年见到那样,一派恰到好处的欢喜。
即使她们常年在乡下,别人也不敢小瞧了她们去。
新嫁过来的四奶奶则不然,看着有点眼皮子浅。
当袁嬷嬷看到王氏身边那个文秀的少女时,不由得再次感慨:
初见就觉这个孩子真真不像乡下长大的。
虽然行礼间不似大家子熏陶出来的那种浸入骨子里的礼仪规范,可那从容淡定、不卑不亢的气度,不比自家那三位姑娘差。
更何况虽年幼,已是一副美人坯子,又远远胜过那姐三个。
看到这么多乡下从没见到过的精美衣物饰品,她小小年纪,竟没露出半分小家子气。
真真不知三奶奶是怎么调教的,难不成是天生不俗?
也怪不得老太太执意带去上都,这绝对是个拿的出手的好姑娘。
姝眉可不知袁嬷嬷心里想法,一家人叙完话回到自己房里。
麦香和可乐兴冲冲给她收拾大伯母送来的各色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