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差点被反过来洗脑的吕安从这些大匠宅院中出来时,他脚步都是虚软的。
秦国处处是人才,他们甚至将从蜀郡带来的蜀黍进行烹制做成秦国口味美食再反推销给这些人,口口声声还称这是我们感情的象征,我们秦国愿意先一步了解你们云云。
朴实的蜀人居然很吃这一套!
而此后,这三人在咸阳待得太愉快根本就不想回去了。还是秦王看情况不对,觉得你不回去不是招人误会嘛,最后半强行半劝服地才把人安安稳稳送回去了。
为此,这三人还用刚学会的秦文向嬴稷上了一册奏书,上头述说了自己震慑于秦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并且表达了想要留在咸阳继续求学的心愿。
「终于有人觉得我们老秦人文化的博大精深」,秦王表示十分感动,然而最后还是拒绝了他们。
这三个年轻人并未在历史上留名,但是因他们而出现的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却在后世广为流传,成了一个人尽皆知的典故。
此后,年年打着求学名头从蜀地前往咸阳的学子们越来越多。事实上,跑来观光的人远远比求学的人更多。
但是,人一到咸阳就往热闹的地方跑,送去上课了,还要扰乱课堂秩序,关心的话题都是咸阳哪儿哪儿好玩,这就不太好了。
最关键的是这些蜀人性喜自由,不了解秦国文化和法令的情况下常会做出些让人为难的事情。
无奈之下,秦国干脆另外开了一条【旅游专线】。秦国每年春天派会蜀话的秦人去褒斜道北端口的眉县接人,一路将人护送着来咸阳,还陪着他们观光。
在自眉县到咸阳的过程中更是必须要将秦国法令尤其是最关键的那几条要同他们说清楚。
在咸阳活动的时候更是必须要抱团行动,不能脱离群体。
如此玩上一圈之后,等秋末再将人送回去眉县。
什么?冬天下雪了栈道难走?呃,这就和我们没关系了,反正你们不允许留在咸阳。
如果要留也可以,先通过基础法学考试再说。
早期这些来咸阳的人当中几乎没有人愿意留在咸阳,更被提还有什么考试,这些人只是来咸阳看个热闹顺便采购东西回去倒卖的,但渐渐就有年轻人表示想要留在咸阳求学的意愿,如此不过过了两年而已。
这些来旅游的人每次回到蜀中都要将咸阳的消息带回去。巍峨的宫殿、强壮的兵士、美丽的姑娘、热闹的街市、风味完全不同的食物每一样都能让他们津津乐道很久。
但是最重要的印象还是秦军的强大。
在蜀国人民基本还在使用布甲和木甲,少数才能够装备金属甲胄的情况下,他们沿途看到的秦军尽数覆甲执锐。虽然他们因为品级不同所穿着的甲胄品级也不一样,但他们的最低限度几乎就已经是蜀地的中上等了,更何况秦军还是经过了战斗训练,行动间很有章法,这一点是蜀军远无法比拟的。
在那一场叛乱之后,蜀郡内几乎所有的擅兵指挥之人都被秦国斩杀,现在的蜀郡内部基本都是自己靠着记忆胡乱练练,这也是李冰入蜀后基本没有遇到为难的原因。
出来一看才知道,彼此之间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差不多就是青铜对王者那么大的区别。
但是蜀地人民很想得开,他们作为被中原文明认定为蛮荒之地的蛮族所聚集而成的部落,早就已经习惯了这种迎头追赶的感觉。
他们不怕需要追赶,就怕没有机会追赶。现在跟不上不代表以后更不上。
巴蜀之地养育出来的人,无论男女,骨子里都有一股子百折不挠的劲,就和广泛生长在他们土地上的竹子一样,看似细细长长极为孱弱,然纵有强风过境亦傲然挺立宁折不弯。平日里,他们深埋地下,但只要给了他们机会,便能一飞冲天。
来学习,然后超越。
这就是留在咸阳的蜀民的想法。
对此,嬴稷表示毫不在意,他甚至嗤笑着对来谏言的臣子道:你可知我秦人,从泥里面爬出来到现在用了多久吗?
他举出一只手来回一翻,五百年。
我秦国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可不是轻松走来的,万不至于连这点肚量都没有。他嗤笑了一声,寡人今天有这个胆量放开手让蜀人学习,你们难道没有这个胆量?
大王,这不是胆量不胆量的问题啊,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
然而,最近秦王威势愈甚,众臣子互相交换几个眼神,最后还是应了下来,然后很快转入下一个议题。
既然允许蜀国学子到秦国学习,那就必然要建设一个学习机构啊。
现在各国都建立了学宫,广纳天下读书人为自己的国家吸引人才,但是秦国没有。
这不仅仅是因为秦国一贯重武轻文,主要原因还在于秦国尚未有立国学说。
别的国家或多或少都有倾向,譬如齐国便是倾向于儒学或是道家学说,但秦国不一样,他们倾向于以法治国,但你要说是法家也不全然,他们更多是倾向于哪个有用就用哪个的实用派。
秦国如今用人的标准就两个:一个是你有才能,不管是文武都行,有了功绩自然就有封赏;另一个就是你要懂得秦国法律,如此就能成为秦国的基层小吏,然后可以靠着政绩一步步向上爬。
但是,对于如今的诸子百家们来说,他们根本就摸不准秦国的节奏啊。加上秦国的铁血政策和大部分学说都是相背离的,秦国本身的文化底蕴又差,久而久之,自然也没有大家入秦进行学术研究。
不,有一个。
秦国现在有个荀子在。
荀子虽说是儒家学派的大家,但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儒家,他的很多观点在嬴稷看来也是颇为认可的。
只是儒家思想里头有一些格外软弱的东西,是嬴稷所不喜的。
于是,嬴稷有一日就召了荀子入殿详谈。
双方足足辩了有半日,嬴稷输了。秦王年纪大了有些任性,虽然输了但是还是不承认,气哼哼地将人赶走了。荀卿施施然回到了住处,脸上是一如往日的淡然。
过了三日后,嬴稷复又召请他入殿,这次嬴稷赢了。虽然赢了,但嬴稷一点也不高兴,他总觉得哪哪都不太对味。
于是隔了五日,嬴稷又请了一次荀卿。这次双方自朝谈到日暮,最终,嬴稷认可了荀子这个人以及他的儒家思想,并且提出了聘请荀子为秦国官员一事,主司教育。
但,嬴稷还是提了一个关键性的要求秦国可以支持荀子在秦国开设学宫,甚至可以将荀子的学宫设定为官方教育机构给予补助,就像齐国的稷下学宫一般,但是,荀子所传授的知识必须经过秦国官方的筛选。
荀卿的弟子们对此颇有些不快,不过荀卿的态度却很是淡然,甚至有一些意料之中的味道,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个结果。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