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让柳常平领来了工地干活的村民,每个人都领了两斤野牛肉外加一斤干海货,村民们从开春以来一直帮着胡家干活,除了下雨天停歇几天外,都忙活不停,都挺辛苦的。
顺便把自家那堆吃不尽的干海货都送了出去。
四十多个汉子排着队挨个领了肉和海货,喜笑颜开地道谢离开。
珍珠又给自己员工每人割了五斤肉,村长家和几个族老家也送了五斤,最后还剩二百多斤肉。
老宅和护卫那边各割了十斤,余下近二百斤野牛肉,大多都卤了起来,做成卤牛肉。
至于那堆蛇,挨家分一两条就没了,用不着特地卤起来。
林婆婆从他们抬回一头野牛开始,一直处于惊讶状态。
这胡家还是猎户不成?竟然猎了一头野牛和好多条蛇,男主人还亲自动手把牛分解了。
然后,一群五大三粗的汉子们过来排队领肉。
林婆婆愣愣在一旁帮着称肉,每人二斤,不多不少,胡家姑娘在另一边发干海货,肉用稻草捆好,干海货直接捧走。
村民乐呵呵地走后,分肉的活计依旧持续,野牛肉五斤十斤的称好,没多会儿,又有一批人来领肉,这次来的都是胡家聘请的员工。
珍珠给她们介绍了林婆婆,大家都友善的与她打了招呼。
林婆婆一一见礼,记下不少面孔。
做清扫工作的丁氏与马氏,藕塘帮工赵繁茂,帐房黄延成,在学堂教课的杨夫子,教授女学的吕先生,还有武学那边的方师父与方教辅,住在隔壁的凌老先生与他的孙子凌希,当然,还有厨娘赵虹玉与潘雪兰。
最后,还有林婆婆自己。
小半天功夫,林婆婆就把与胡家有关的人员都认识了一遍。
胡家,真的有些奇怪。
好像不缺钱的样子,家里却只请了两三个帮工,连个下人都没买。
学堂那边的倒是请了好些先生夫子,她听小姑娘潘雪兰说,对面不远的三处学堂都是胡家出资建成的,让村里的孩子免费入读。
不过是村中富户,竟然如此大手笔的建了三个学堂,其中还有女学。
林婆婆吃惊之余,又有些庆幸,如果不是这样有善心的人家,她也不会出现在这里了。
晚饭,熬得浓浓的牛骨汤飘散了整个院落。
胡家吃了一顿香喷喷的牛肉大餐。
林婆婆坚持不与主家同桌吃饭,即使珍珠一再强调,胡家小门小户没那么多规矩,林婆婆依旧摇头拒绝,她接受的理念里,主仆是万万不能同桌进食的,就算只是帮工,也一样。
珍珠无奈,不再强求,林婆婆就自己在厨房边上的矮几吃饭。
吕素青在小石头“洗三”后的第四天搬进了新校舍的后院。
后院的格局与杨秀才家如出一辙,一间正堂带了两间厢房,一间厨房加一间洗漱房,最后面还有一间柴房和小片菜地。
吕素青母女三人的行囊不多,家具床铺被褥枕套都是新崭崭的,胡家都给准备好了,厨房里的锅碗瓢盆亦是一应俱全。
入住当日,村长带领村民给她们送来了米粮,不少和善的村民都送来了贺礼,几颗鸡蛋、一把青菜、一刀肉、几文钱……
林林总总堆满了厨房。
胡家更直接,李氏直接拎了一篮鸡蛋,一坛卤肉和一筐瓜豆送了过来。
吕素青感动得一塌糊涂,自从孩子他爹生病后,她们遭受太多的白眼与嫌弃,像这般和善质朴的举动,对她们来说,太过难得。
送走所有人后,吕素青掩上房门,抱着两个女儿痛哭了一场。
同时,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好好教育学生,争取不辜负胡家的期望。
……
进入盛夏,鄂州的天气开始变得多雨。
大雨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哗哗”落下。
珍珠踮着脚凑到廊檐下,看了看新孵出来的一对小鸽子。
一只灰中带黑,一只似纯黑,只有脑门附近带了一片灰。
大灰与大黑的基因,果然完美的体现在毛色上。
“咕咕”大黑叫了两声,叫声里含着喜悦,大黑第一次孵蛋成功,它还是很高兴的。
珍珠笑着给它添了杂粮,站在那里观察了一会儿。
“珍珠,玉米蒸好了,快来吃。”潘雪兰在厨房里朝她招手。
还没进六月,胡家的早玉米已经成熟了。
珍珠让她爹摘了不少嫩玉米回来,蒸熟了直接啃,就好吃到不行。
他们一家都爱吃。
珍珠拿了根筷子戳在玉米芯上,举着筷子啃起了甜糯的玉米。
“林婆婆,吃玉米了。”
大雨“哗哗”下着,人说话的声音被遮盖过去。
珍珠干脆再戳好一个玉米,从廊檐下穿过,走到林婆婆的厢房前。
林婆婆正缝着双袜子,她这些日子,利用空闲的时间已经缝好了两身衣裳,衣裳可以缓缓再缝了,先把鞋袜缝出来。
“林婆婆,吃玉米。”
珍珠从敞开的房门走了进去,把玉米递了过去。
林婆婆忙放下手里的针线,站起身子谢过。
“林婆婆,下雨天,光线不好,做针线伤眼,等天气好再缝吧。”珍珠瞧了随口劝道。
小姑娘边啃着玉米边说话,林婆婆有些迟疑。
胡姑娘是个很好的姑娘,只是有时候,太过散漫了些。
听闻,她的未婚夫家是个有品级的官员,她这样的性子会不会被夫家人嫌弃?
林婆婆有些忧心。
言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