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同意,还不是因为都是百姓用的荒地去耕种。
结果深秋收获的时候,产出最高的竟高达二十五石!
这可是众诸侯国里独一份!
若这稻米也如番薯这般高产……
董良当即问了更详细的情况,简时自然也不能以一国之主的身份去拦下这件事,只是说:“这恐怕得问商先生了,他对这些最是清楚不过。”
商鞅接下这个话头,一字一句的说了个清楚。
当得知低产田都能一亩上百石的时候,所有人的心几乎都漏跳了一拍,旋即狂喜。
喜的是这稻米竟比番薯还要高,喜的是会种植这等水稻的人才竟在他们齐国,喜的也是未来的齐国说不定会成为一众诸侯国最强大的存在!
这怎能让他们不心动?
可惜,再心动也抵不过对未来的担忧。
董良:“可若我们来年伊始,所有人都去种植稻米,若它的收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好呢?或是最坏的情况,连一亩两石都达不到,那城中的百姓又该如何填饱肚子?”
这么一听也的确有道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要能够填饱肚子就差不多了,而且来年春天番薯肯定是要继续种的,若再种上这么个稻米,田地固然是不够用的。
难道又像种番薯的时候一样,外出开荒种田?
现下的永邑城可是临近夏国的白南城,那边客商繁多,周遭的山匪自然也多,万一要是南下往他们永邑城来了,外面开出来的田地又如何去保护?
董良提出来的桩桩件件,有理有据,且字字在理,这让简时顿时沉默了下来。
说白了,还是缺人。
如果永邑城人口有个十来万,又何愁这些事情没人做?
可惜整个齐国的人口加起来也不过就这么些,齐国还分四个州,人口就更为分散了,做这样的决定何等困难?
一边吃着火锅,一边商议着来年的春耕,大殿中好不热闹,而扮作侍卫在殿中的祁邪自然也将这些听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眼看着要散场,祁邪忙找了个空挡离开了大殿。
几乎争论了一个晚上,最终才确定了来年的一系列改革政策。
被董良提醒后,简时这才发现自己有个致命的错误。虽然开荒种粮,填饱百姓的肚子固然重要,可最重要的是自家军事还没跟上来。
现在齐国已经有的番薯已经是个烫手山芋,弄的四州皆知,若一个不慎,走漏了消息,那么这个刚刚有了名号的齐国瞬间成为了众矢之的,又如何能够抵抗其他诸侯国的压迫?
只怕到时候第一个拿他开刀的就是齐王的好哥哥,夏国的诸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