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博说着摊了摊手,那意思很很明显,请你离开去下一家碰碰运气吧。
达里尔带着随从又转了几家展区,无论是欧洲还是北美服装大品牌,各家刚开始还挺热心,但是一听说他的想法之后就会迅速表现出冷淡的神色,这让他很失望。
在南韩三颗米公司的展区里,负责介绍产品的职员对达里尔一行倒是表现得极为殷勤,向他们推荐了好几套听起来都不错的方案,基本符合他的要求。
但是这些方案听着倒是不错,价格听起来不贵,可是,背后的陷井深得堪比东非大裂谷。他们要求托桑国可以为他们专门开通一条直达开罗的空中航线,并且有飞机可以每天起飞;铺设一条美国那种洲际公路,直通开罗,并且要每天武装护卫;需要有符合南韩本国口味的食物和专门的厨师……等等一些类条件,这让达里尔瞬间失望,光听听这些条件,他们要是有能力做这些事情,哪里还需要来求着人去投资建厂,自己什么做不起来?
达里尔只好用僵硬的笑容跟对方说道:“这个方案我还决定不了,我需要跟国内上报商议一下再来答复你们!那,先告辞了!”
他的助理坎拉比郁闷地问道:“达里尔部长,为什么会这样?刚才那些人直接决绝,南韩这家公司却开出了这种条件?他们不想赚钱吗?咱们省里的铁矿,其实这些都可以给他们来建厂加工的。”
“这就是歧视啊,还有技术的价值啊,我们非洲太穷太落后,落后的全世界都知道。”达里尔叹息着说道。
“那咱们怎么办?还继续走下去吗?”砍拉比请示道。
达里尔坐在一张供观众休息的椅子上,抬眼望着满场的广告。他只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叶孤舟,在这汪洋大海中无法找到方向。其实,岂止是他达里尔本人,就是整个北方省的80万百姓加在一起,在那些国际大亨们的眼里,又与草芥有何区别。
“现代化的道路,为什么会这么艰难啊?”达里尔悲哀地想到。
他在巴黎读书的时候,就曾经想过,非洲大陆要想摆脱贫困,必须发展各项事业,不然根本赶不上来,处处都要受到钳制。在学校里,他比任何非洲来的同学都更刻苦,他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够用自己的才华去实现实业救国的梦想。
谁曾想,现代化并不是光有一两个技术人员和几个有经济头脑的人就能够建成的,建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而非洲最缺乏的,恰恰就是资金和人才。
达里尔不由得想起了拜勒在竞选时候对选民们喊出的激昂口号:给我20年,还你一个富饶的北方省!
奇迹,奇迹是这么容易造就的吗?
“算了,咱们回去吧。”达里尔颓然地说道,“这个地方不适合我们。”
不但达里尔失望了,很多他的非洲朋友都失望了,他看到了不远处另一处休息处坐着的一位黑人,那是拓比亚共和国的商业部长班达尔,还是跟他同一个航班来的,两人聊了不少,他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不过看样子对方也深受打击,他就不去到招呼了,免得两个人都看到对方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