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知晓正准备带着人离开,就听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知晓!”
转头一看,原来是学生会主席。她凑到安知晓身边,低声道,“如果可以的话,宣传一下咱们的活动。”
安知晓微笑着点点头,“我知道。”
领着人离开的时候,要经过前面的舞台,安知晓立刻道,“你们的摄像机都没有关吧?那么可以顺便拍摄一下我们这次为祖国母亲献爱心的公益活动。”
接着她就开始滔滔不绝的介绍这次活动的各项流程,目的和意义,将之夸大得好像记者们不采访一下就对不起祖国对不起人民一样。于是摄像机还真的对着舞台和下面的观众拍了一会儿。
反正安知晓本人就是新闻,到时候顺便提一句也没什么关系,而且也显得他们对安知晓的采访更自然——听说有这个公益活动→过来采访→没想到偶然看见了安知晓。多么合理!
走到咖啡厅坐下,安知晓便先发制人,“没想到能在这里看到几位,请问你们都是哪家媒体?我对这些还不太熟悉。”
于是记者们纷纷自我介绍。
经过这么一打断之后,之前那些准备好的咄咄逼人的话题,似乎都有点儿不好开口了。于是大家都选择了温和的循序渐进诱导型提问方式。
安知晓之前不是给了他们灵感么?可以从公益活动入手,逐渐深入嘛!
前半部分采访,可以称得上是十分和谐,你问我答,双方配合默契。
但是不管是安知晓还是记者们,都忍不住在心里焦躁。
安知晓很清楚,这件实情绝不会是记者偶然发现自己那么简单。虽说这种活动会被媒体关注,但基本上都是随便提一下,刷刷存在感。至于其中具体有些什么人参加,却是很少会有人关注的。
毕竟对于粉丝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大型活动。
所以这些记者的出现,肯定有古怪。他们的目的,更不可能是单单为自己做个宣传。只是,什么时候才会露出真面目呢?
至于记者,他们要的也不是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温馨和谐的采访氛围,他们是来找茬的好吗?!
好在提问进入后半段之后,渐渐开始有了火药味了,“你现在是工作室的签约艺人,参加公益活动,是工作室的意思吗?”
别看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如果安知晓敢点头,记者们转头就敢将事情解读成工作室强迫艺人参加公益活动就是为了塑造正面良好的形象!
安知晓微笑,“这是学校的统一活动,我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学生,应当积极参加。”
“那么工作室是否关注了这次活动呢?沈宴如有没有到现场来?”
记者们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之前他们已经在现场埋伏了许久,都没有发现沈宴如。采访安知晓和采访沈宴如,那是难度截然不同的任务啊,新闻的重要性也完全不是一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