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商家头脑清醒,看出常平仓这时也到强弩之末,却也无用了。粮市上一片惨淡,价格就是抬不上去。
大伙儿手里的钱早在前几轮降价时就投光了,连借来的钱都套在里面,哪还有余力再抄底?
因为大量回购,常平仓重新充盈,并且在月余后缓慢将粮价升为二十文每斗。
至此,粮食供给平稳。
哄闹数月的粮价风波,终于消停。
那些根基雄厚的世家、商贾受益于名下产业众多,不至像庄家这样输得倾家荡产,却也元气大伤,再不敢轻易去炒粮价了。
哪怕还没有倒闭的粮行、商贾,经此一难也看清了国家平准物价的决心和手腕,后头数年再不敢哄抬物价。
萧宓这几刀剁得实在太狠,不知砍断了多少人身家性命。
这是后话不提。
大水退去,粮食补种及时,粮价问题也妥善解决,王廷上又是一片和气。臣子上书多奉承赞美之辞,卫王龙颜大悦。
攸国能够及时运粮,自然要归功于暄平王后,萧宓去她那里的次数随之增多,夫妇相处一片融融。
无论对哪个国家来说,粮食都是命脉。危急之时,攸国出手替卫国续命,当然不是大公无私。双方又定下不少协议,卫国后续要缓慢回报。
暄平王后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此时她已有八月身孕,肚子很大了,萧宓把耳朵贴在她小腹听了半天,脸色一变:“动了,动了!”
“动过好些回了。再有一个多月,您就要当爹了。”暄平揉了揉腰部,“对了,臣妾王兄回信,盛赞您这一次平准物价料敌先机、断敌后路,也是打了一次大胜仗。”
萧宓笑而不语。
计策是他和燕时初一起商讨制定的。现在燕时初又跑去外头浪了,原因含糊不明,但那个计划还是一丝不苟地执行下来,果然效果惊人。
那小子明明有治世之才,偏要东奔西跑,不能安分,也不肯为大卫效劳。
萧宓怅惘地叹了口气。
今天批本子,言官上书时有一句话特别显眼:
巨商乱国,动摇民本,不可不防。
当然,这位言官从卫国这场惊心动魄的粮战说起,从有数儿的几位大粮商援引论述,并没有专门提及清乐伯。
普天之下,能和权势稍稍抗衡的力量,或许也只有金钱了吧?
可是他想,燕时初不至于。
¥¥¥¥¥
高空的罡风刺骨,无论现在是不是一月。
燕三郎坐在巨鹰背上,连背后的书箱在内,浑身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一双眼睛。
尽管有修为在身,但他从来不逞强,该添衣时添衣,该光膀子的时候只穿薄衫。
巨鹰飞翔在群山之上,此时世界纯粹得非黑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