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家庭环境对个人的影响真的是极大的,甚至是超过了后天教育的,有些人即使被打压了很多年,当政策稍微放松些后,他们依旧能很快抓住机会,大胆走在时代前沿,重新翻身,掌握经济。
在八十年代初,最初发家的那一批人群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原先成分不好的人,真正原先成分不错的,大多数要么还在土里面刨食,要么抱着个所谓的铁饭碗就已经很满意了,甚至还会嘲笑那些做个体户的,觉得他们太过丢人了。
说多了……
上面可能因为考虑到即将过年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所以调动了一切资源加紧阅卷,并且赶在十一月中旬将成绩全面公布,同时开始填报志愿,这次考试的前期参与者总共有570万,而最终录取的只有27万,录取率仅仅达到了5%。
堪称历年最难高考。
当然,这个高考所谓的最难并不是指题目难,而是指录取率低。
这一年,是高考恢复以来录取率最低的一年,此后即便是七八年的录取率都达到了百分之七点几。
当成绩公布后。
村里真的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知青所里总共有四个人的成绩勉强达标,但是估计也只能报个专科,最终有很大的概率被调剂到师范等学院,而村里这次参加考试的十三个人中,除了乔木家的那五个孩子,只有两个达到了专科成绩。
不过这也不错了。
这时候能上大学就不错了,也没有什么一本二本的区别,无论什么学校,但凡只要是大学,在大家眼里都算是蛮不错的,都算状元。
乔木家的那五个成绩自然更好一些,能够稍微报一些好学校,不过,乔木也不敢让他们报太好的学校,担心回头调剂麻烦,所以特地亲自操刀,给他们挑了一些还算可以,且十拿九稳的学校填了上去。
再之后,就是等录取通知书。
这也是一份煎熬。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到录取通知书,在这样一个信息化发展十分不成熟的时代,填报志愿也是一份门槛,要是志愿填的不好,同时还弄了不服从调剂的话,那就有可能落空,就有可能明明成绩够了也没有学校念,刚开始恢复高考很多学生不知道这事,有不少人那是真的后悔终身,后悔志愿没有填好。
录取通知书并不会一次性到。
这是按照距离远近发放的。
近一点的,比如说本省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那自然能早点到,可能志愿填上去不到半个月就到了。
远一些的,隔了几千里的。
那速度慢很正常。
可是,等待最怕的不是等待的时间长,而是别人到了,自己的却还没到,当第一封录取通知书被邮差送到村子里的时候,不但村民们凑了一番热闹,那些填报志愿的人心也都不由颤了颤,开始成夜成夜的睡不着觉,开始翘首以盼的等着邮差过来,每一次邮差过来,他们都会围上去询问,当听到没有自己的信的时候,又会失落的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