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弟弟提到地之前,她把这事儿完全给忘了。一经提醒,才忽然意识到这地不能留。
她是重生的,自然了解历史的走向。
苏荞知道,一直到九十年代初农村改革之前,种地都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儿,而且越往后负担越重。
国家后来为什么要改革,要重新制定政策,还不是因为农民的负担太重,日子过得太苦了。
辛辛苦苦种一年,遇到时气不好,收上来的粮食自己够不够吃不说,没准儿到最后连公粮都交不上,还得倒欠公家钱。
就他们这一家子弱小,谁能种地?种不好到最后还不是得白白往里面填补?
更何况她将来是一定要上学,一定要进城的,弟弟妹妹肯定跟着她走。
既然如此,留着这地做什么?那不是徒留麻烦。
可这地她也不愿白白便宜了大伯一家,所以交回村里是最好的选择。
能够看到大伯他们为这事儿肉疼,她痛快得不行!
反正他们不高兴,她就高兴了。
面对大家的阻拦,苏荞没有一点要松口的意思。
她安抚的看了弟弟一眼,更加坚定的说:“金伯,我想好了,这地我们退回。我大伯说的没错,我们都不会种,地留着也是糟蹋。与其这样还不如还回村里,交给更合适的人。”
听了这话,金贵有沉默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
“既然想好了,那就按你说的办。等麦收后就让长福把地退回来。以后你们姐弟的粮食在村里买也行,用工分换也行。”①
他也看出来了,苏荞是真不想种地,而且这丫头记仇,宁可把地交了,也不愿意便宜她大伯一家。
如此,退回来确实是唯一的办法。
金贵有不担心他们的吃喝,每个月的补贴,尽够这几个孩子吃饭了。
至于以后,他自忖自己这个支书还能再做几年,大不了等将来苏蔚需要了,再开会重新分给他一块,想来村里的人也不会有什么大意见。
把那么一块儿好地收回来,不让它们被糟蹋,金贵有的心情不错。当即就带着村民们开始张罗给他们搬家的事儿。
有支书坐镇,事情自然变得无比顺利。
不管王兰香和苏三妹再不甘,再愤怒,可除了坐在自己屋子里嚎丧,其他的也无计可施。
特别是王兰香,在知道苏荞不过是跟着肖祁峰出去说了会儿话,居然就闹出了这么大的阵仗。
害得不仅要把那彩礼钱吐出来,连以后每个月几十块的抚恤金都领不到了,整个人差点没昏过去!
她气得在院子里跳着脚骂,可没骂几声就被支书冷冷的一眼给看得咽了回去。
最后只能哼哼着躺回床上,把苏家的祖宗八辈全都骂了一遍。
给姐弟们搬了家之后,金贵有就拉着肖祁峰和村里的民兵排长一起去商量抓拐子的事儿了。
很快,家里就只剩下了他们四个。
站在这熟悉又陌生,空荡荡的院子里,几个孩子一声不吭,眼神里全都带出了几分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