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一惯懂事的月娥还是不肯看她,她又苦口婆心道:“你急什么,你现在也在扬州了,今后还能跟着莺姐儿外婆学。娘是知道你的,最聪明伶俐的一个,自然不输给别人。”
听到这里曾月娥呜呜哭声缓了缓,抬头问:“真...真能那样?可是我看了莺姐儿的手艺,实在是从没见过的好——比在镇上绣庄里见过的还好不知道多少倍呢!我以后能做成那样?”
曾月娥因为从小手巧,学针线快,又有一个扬州出来的娘亲教导,比身边一般人家的女孩子女红实在是强的多了。镇上绣庄的掌柜的看过她的活计,还说她过两个做的东西怕就够格在绣庄里卖了。
绣庄里卖的东西可不便宜,自己家做的荷包几乎不用钱,但是绣庄里的最便宜的也要几钱银子,这个价格足够让普通庄户人家咋舌了。她的活计要是绣庄肯收,那绝对是十里八乡独一份儿的荣耀,同时银钱上面的实惠也不用说。
因为有这一件事,她没回去镇上都要让绣庄的掌柜看看自己新做活计,要是能提前认可她的手艺,那自然是更好的了。去的多了,见的自然也多。绣娘绣的佛经也不是没有,她不认字,去晓得看绣艺的好坏。
差的太远了,她实在不知道如何赶得上。
赵嘉大包大揽道:“有什么不成的,你吃亏就吃亏在小时候没在扬州长大!”
赵嘉根本没见过赵莺莺的活计,在她眼里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的手艺,再好又能好到哪里去。自己的女儿已经算是出类拔萃的心灵手巧了,再巧的话,当是织女下凡么?
至于她话里话外的意思也是为十二岁的赵莺莺比现在十四岁的曾月娥强找理由,虽说当年私奔的时候她并不在意丈夫是哪里的人,但是她是扬州人啊!扬州人除了看得起苏州人杭州人以外,就连京城人也不见得多看得上呢,有这种想法实属寻常。
她话里话外这样安慰,曾月娥未必不知道这话有些经不起推敲,毕竟她是亲眼见过赵莺莺活计的。但是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需要的就是一个念想而已——对,我现在不如她不是我比她差,是她会投胎而已。不管怎么说,让人承认自己天生天赋不如人这是很难的,特别是自己原来也是人人称颂的。
曾月娥总算不再多想,晚间母女三人睡下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