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他亲口供述的?”乾隆问。
“千真万确,不敢欺瞒皇上。”
“哼,看他那副骄傲样,还以为是块硬骨头呢,没想到不过是给他施加了一些压力,他便给朕带来了惊喜。他看起来对英吉利颇为忠诚,不大可能将重要的情报告知朕。不过,哪怕他告诉朕的只是一些不重要的情报,也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让底下的人去探查一番吧。”
“是。”
第185章一更
作为英国使臣付出“诚意”的奖励,他的牢房从低等的牢笼换到了一个较为高级的牢笼,曾经在这个牢笼之中居住过的都是声名显赫的朝廷官员,有极少数人最后还别无罪释放了。这样的牢笼,环境自然比先时的牢笼要好得多。
在乔治三世派来审理此案的人抵达大清后,紧接着,又是一番调查与扯皮。
乔治三世派来的人试图证明那名倒霉官员的死亡与阿芙蓉没有直接关系,是其他的因素,比如突发的疾病,才导致了那名官员的死亡。可惜查来查去,他都没能查到足以支撑自己观点的证据来,无论怎么调查,其结果都是那名倒霉官员是因阿芙蓉而死。
迟迟没能将局面扭转为英王想要的结果,让新来者颇为着急。英吉利人在海外时态度强硬惯了,视自己高其他人一等。这新使者在与大清官员们接洽的时候,不免有几分想要强行逼迫他们的意思。
然而大清官员们都知道英国新来者现在就是色厉内荏,英国根本无法支持远距离双线作战,此事若是拖延下去,着急的绝对不会是他们。
因此,英国新来者但凡有什么桀骜不驯的言论,都被大清使臣给干净利落地给顶了回去,丝毫不损大清的颜面,反而把英国新来者给气得够呛。
与此同时,身为贵族的原英国使臣在牢狱之中已经快要呆不下去了,不断地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拉拢新使臣,并向新使臣施加压力。
在来自乔治三世、原英国使臣以及清廷三方人马的压力之下,英国新来者选择了屈服。
没办法,他们根本就没有底气继续与大清犟下去,若是再这样下去,指不定下一个被关起来的就是他们,他们可不想去监狱中吃牢饭。
最终,英国前后两任使臣向大清皇帝陛下道了歉,并在贸易条款之中做出了一定的让步。
……
英国使臣来华的时候,尚有满朝文武并远洋海师相迎,走的时候却是孤零零的,只有沿途的百姓对着他们指指点点。
因着英国使臣所做的事,以及桀骜不驯的态度惹恼了乾隆,乾隆最终只派了善保这个初入礼部的新人去送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