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翼的马队一直控制着局势,他们不断把人往中间赶,最后大约七八千败兵逃进城堡,剩下的大部分被琉兵抓了俘虏。
这些免费劳力正在城堡侧面修炮台,琉军要笼城了。
岛津盛丰这次被逼着过来当了说客“纲利殿,台湾大名要贵藩开城。”
出兵好几万人才打死对面53个人,岛津盛丰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个老邻居。
“琉人让您今天就给答复,要不然浩殿要用大筒轰击熊本城。”
我早就想降啊,要不是当着这么多手下,细川纲利恨不得哭出声来。可是台湾大名不是倭人,不是送个降状再送个人质能应付过去的,再说你以为谁都跟你们岛津家一样决绝,能把家搬到好几千里以外么。
既然熊本这么要脸,那王浩也没啥可客气的。这次攻城和打鹤丸城不一样,这回王浩可是带着独立重炮团来的。话说这只部队因为运输慢如蜗牛,成立到现在还没上过一次战场,为这个桑托斯上校没少被同仁嘀咕。
熊本这座大城是当年加藤清正精心选址,堡子周围都是平原,偏偏城堡本身建在一个海拔十来丈的小丘陵上。
北面有一条天然河流,西、南、东三面有专门挖的护城河,整个城在北、西北和南面开三个门,城东有一小段连接的丘陵,那边就特意没开门。人家沿着城一圈都有护城河,琉军工作量反而小很多,不用挖壕沟围城,再说本也没打算填壕沟进城。
很快数百骡马和三四千俘虏开始向东面丘陵地拉攻城重炮和臼炮,重炮阵地取这个地利,这样攻击角度好一些。
战兵带的4斤半野炮对这样的城堡完全起不到作用,他们也就是帮着堵堵大门,防止敌人出城逆袭。
九斤炮能参与攻城,不过野战炮正常射角只有几度,这样的射角根本打不进这座建在丘陵上的城堡。
这问题有办法解决,一部分9斤炮跟随重炮上山,另一部分靠推土造斜坡,这样射出去的炮子准确度会很差,好在三个旅带着81门9斤炮,靠量也能推死熊本藩。
人多力量大,第二天中午整个炮兵阵地构筑完毕,城堡南面的炮垒斜坡上,一门九斤炮对着城堡大门开了第一炮。
火炮垫上土垒后,原来的所有射表全部无效,这颗炮子径直打在城堡平均五丈高的石垒上,仅仅把一块大石打碎一个角。
这是试炮,炮群里其他火炮要根据试炮结果调整角度。南门外地势最平,这里有四门火炮专门轰大门,直瞄设计这活最轻松,炮兵用两轮炮击把大门打的粉碎。
倭式城堡设计上有致命缺点,第一是太突出高,高耸入云的天守阁,高出地面好几丈的石垒,放在冷兵器时代这是不可克服的障碍。可是一进入热兵器时代,这是炮兵最显眼的靶子,与此相反欧洲式棱堡越造越矮,堑壕却越挖越深。
第二是纯粹用石头修建墙体,石头确实硬,但它不像土墙有吸收动能的本事,只能硬碰硬和炮子对抗,看谁更猛。
理论上有炮子砸不开的土垒,没有炮子砸不开的石垒,只要炮子够大,打的炮够多。
第三条也是够搞笑,倭国城堡修到战国末期,仗越来越少,建筑越来越追求美观。这些大城堡有石垒有护城河,但是没吊桥,大门外修建很结实的石桥架在护城河上。只要把大门轰开,从门推进去也能把城攻下来,总比爬几丈高的石墙靠谱些。
眼下就是这样,十几二十分钟后,城堡三个大门全部被炮子炸烂。如果舍得死人,这时候可以拿小炮开路硬冲城门,不过琉军没有这样的打算,轻型炮零零碎碎的发炮,大家都在等着重炮发飙。
战场很乱,三面炮烟扩散连成一大片,整个城堡如罩雷云之中。十点钟的时候,城堡东侧的炮位发出‘轰’的一声巨响,那是重炮团的90斤(119磅)臼炮试射。
臼炮这东西是火炮里的奇葩,身管比例小的惊人,这样炮膛膛压就很低,技术上做大难度比加农炮小的多,别说90斤炮,连150斤臼炮,台北炮场都已经研制出来。
可是那东西实在太重,实在太慢,试炮的时候差不多要将近半个小时才能打一发炮子。能对付的城堡90斤炮就够用,不能对付的城堡150斤的也对付不了,最后重炮团还是选了小的。
臼炮还有个致命缺点,像这种90斤炮,最远能打500丈(1650米),实际要想打的稍微准点,只能打290丈内(950米),这个距离如果敌人有9斤或者14斤加农炮,那还不让人家往死里整,打倭国倒是不碍事,他们没有炮。
这颗对着本丸发射的炮子,落点差的离谱,它直接撞到二十丈外天守阁下面天守台上。
“咚”的一声闷响,跟一柄铁锤砸在条石上的动静类似,只是声响大了无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