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被垄断日久的前提下,考试选拔人才,对于享受着藏书和名士教育的士族子弟,与什么都没有的普通人来说,本就是不公平的。但这条路,也是最能给普通人希望的。
“……况且,倒也不必如此悲观。”薛瑜饶有兴趣地点了点旁边丢着的拜帖,帖子全都来自之前专门送去“考试范围”的小家族。
“明经一科,他们懂得多些是正常的。”毕竟明经基本等于后世的填空与翻译古文,有家族的熏陶,士族子弟想考差也难。
“但其他科目,有时候是一张白纸的学生,才更容易考中。至于乡间的贫家子,一次不行,还有下一次,不急。”
在县学学习的贫家子和没有士族家中辅导班的优待的学生们,反倒能更深入地专注于学堂教育。而念不起书,靠下乡普法、普及认字学习的贫家子,原本也不在这次考试的预备人群之中,更多的是储备力量。
有意给士族挖了那么多坑,上下加起来那么多县学学生,考试里再抓不住机会,那薛瑜也没办法了。
哪怕只有一个寒门子弟考中,也是一个榜样。
认真说起来,黄芪等女孩子也都出身寒门,黄芪更是在鸣水疫情后由于特殊贡献被免去定居时间的要求,允许加入齐国的流民之一。要树励志榜样,女孩们也不差。但扶持寒门对上士族出身的官员,打破现在属于高门的官僚体系,只靠女孩们是不够的。
运作上来说,扶持寒门男子为官比扶持女子要容易,她才得煞费苦心地在第一次考试时将这个先例定下。东荆是属于她的试验场,在东荆都做不到,拿东荆的成功去劝说中央推广,那就更难了。
既然薛瑜心中有数,流珠也就放下了担忧,提起旁的事,“殿下来了封地后,说话比以前深沉了许多。廿五大暑,和初一都是好日子,殿下觉得商街哪天开业为好?”
“七月初一吧。”薛瑜想了想手头的事,“让剧院和藏书阁也准备好,当天一起开张,热闹热闹。”
在商业街除了接待客商的客店外,其他铺子正式开业之前,拖拖拉拉始终没有从齐国国都返回楚国的车队,也踏上了返程。
在竞价会上心满意足拍下了钟表,履行承诺,运着他的各种宝贝往楚国赶回的杜小郎,在七月之前,抵达了东荆郡范围内。之前在安阳城和鸣水县城两处看惯了的水泥路面和各种小玩意,一路上经过各个郡县,他都兴致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