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了,我能做主。”崔齐光想到回去要和中年人们掰扯许久就头疼,一推二推下去,夏汛都要来了!
他掏出印鉴,对薛瑜郑重施礼,“此事,便倚仗殿下了。殿下仁义,无以为报,殿下若有用得到在下之处,齐光义不容辞。”
薛瑜托住他的手,虚扶起身,两人相视而笑,对结果都很满意。
具体的细节琐事,就要交给崔齐光和准备好了的江乐山去敲定,有心算无心,基础已经打好,反正自己这边吃不了亏就是了。
薛瑜离开口舌战场,弹了弹其实前天就写好的纸条,心满意足。她比较贪心,不仅要矿藏平民,崔齐光脑袋里的学识和他本人,她也想要。
人才嘛,虽然嫩了点,但不嫌多啊。就是和方锦湖待久了,江乐山出的主意也越来越坏了,还好把人放出去玩了。
第217章.德不配位(二更)阿兄
夏日昼长夜短,虽过程曲折了些,但到底事情办成了,赶在彻底封城之前,怀揣着希望,崔齐光赶回了使臣队伍住处。
出行前带足了银两,吃穿倒是不愁,只是在边关眼看待了一个月,回不去谁都发愁。东荆城设了驿馆,但并不大,被使臣们住了个满满当当,夜色已经罩了下来,崔齐光听着门内忽高忽低的叹息声,压住自己的笑意想要敲开门,告诉他们襄王愿意出手这个好消息。
事情没办成之前,队伍里的老人会颠来倒去地琢磨问题,生怕被坑在齐国,或是惹恼了齐人,但事情已经办完,落印签章,谁也说不出反悔二字。毕竟主使站到外面代表的就是整个队伍的体面,最多就是拉着他埋怨几句罢了。
口中茶香久久不散,涩意被醇厚的香味替代,舌尖上似乎还留着一点回甘的甜。
就像襄王最后温和的笑意。
一钩弯月本是凄寒的,但今夜却显得温柔。崔齐光抬起来要敲门的手顿住了,将今天的见面回想一遍,忽地品出了些不对。
他之前不曾见过江乐山,只晓得过去是鸣水城的县令,与襄王有了纠葛,但在与王府长史你来我往的商议中,对此人的条理有了新的认知。能用短短半个时辰将事情理顺,筑堤和路线规划都很清晰,一条条一件件看着都是能立刻上手开始做的,要说背后没有做过功课,用过心思,那就只有天才二字可以解释。
看上去是他说服了襄王,但换个角度看,若非襄王本有此意,哪有这般轻松的呢?
她起初的态度和中间的尖锐,不过是他太过迫切想要成事,说话和办法惹恼了对方。身为皇族,气势手段自不会缺。崔齐光并不因薛瑜的戏耍与逼问恼怒,过去大多是旁人来求自家,他上门这样求见,的确是缺了些求人的态度。好在,最后没有什么损失,襄王消了气,也谈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