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五队经常大半夜被喊起来在悬崖上接人,有了这梯子,大家就可以自己爬过来,他们的确不用再从睡梦中被叫醒了。
“这真是个好主意。”有人说。
常引却皱了皱眉头,“悬崖本是天然屏障。除了自家人,别人不能进我们五队,有了这梯子,其他人岂不是想来就来了。”
这一点聂小满也考虑到了,就常引这臭脾气,肯定不乐意其他队的人在五队面前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瞧,梯子是从上面垂下来的,你若不想别人随意进出,把梯子收上去就行了。”
看着是个不谙世事的混不吝顽主,想不到心思还挺细致的,对自己家的田地保护的也很好,根本不乐意,别人随时过来指手画脚。
也许对工作,他并不是个混子,也许,他其实挺认真的。
五队的男人们在绳索上先搭成了人墙,然后一步一步地把竹边的桥,按照聂小满的指示绑在了山崖上。山崖上的石头,树杈今儿都成了稳固大桥的工具。这条桥建成以后,在场的人无不自觉竖起大拇指,“这桥肯定非常牢靠,聂小满,你这是编了多少根藤枝条啊?红花农场的数都被你恁凸噜了吧。”
这只是开玩笑的话,更多的是大家喜欢起了聪明的聂小满,而且,聂小满这才来了几天啊,从有想法到实施也太神速了吧!
“我们总是梦想着有一座桥,也只存在于梦想里,真想不到有一天这桥还真的建成了。”
五队里还有文艺青年啊。
“恭喜五队建成大桥。”
常引也心高彩烈起来:“去通知农场其他劳动队,咱们今天要热烈庆祝,让他们送大红花来。”
于是本打算快来速回的聂小满,突然间就成了坐上宾客,参加了一场十分原生态的篝火晚会。
顶着天,枕着地,一无所有却特别开心,这就是这个年代特有的幸福。
年轻的男孩子们把史红霞围在篝火边,唱着热情的山歌,聂小满也几乎被这份热情打动了。
一队到五队年青人都到齐了,红花农场的年轻人可真多呀。
有种旺盛的生命力在这片荒芜的地方冉冉升起。
聂小满啃着手里的干烙饼,把签子上的玉米转个圈,火苗噼噼啪啪的响,即使没有调料,烧烤的香气也特别的浓郁。
眼前突然多了一只手,手上串了一根烤好的玉米。
聂小满:“谢谢!我的玉米也快烤好了。”
常引把聂小满手里的玉米接过去,然后把自己烤好的换给她。
聂小满也没客气,这也不算受人恩惠,该吃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