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田农作物长势喜人,而工具受限的困难也迎来了转机。
这日,系统照例是奖励了一堆不靠谱的东西后,忽然在最后一次奖励中奖励了两本八十年代编纂的神书。
杨瑛拿起书翻了翻,顿时惊为天人!上面的许多技术都属“土法制造”,许多都是可以放到这个时代进行借鉴的。而且,这本书包涵了军事、农业、机械等各个方面,说是一本百科全书也不为过。
杨瑛看着封面上《军地两用人才之友》几字久久,忽然,狂笑了起来。
人品终于攒够了,系统给了好东西啊!
她将书藏好,并不打算给曹肃看。曹肃虽是雄才大略,但是没有经过系统学习,这书给他也没用。还是自己留着,慢慢参详好了。
有了这书*,一些事就能做了。比如他们紧缺的金属制品就可以靠造土高炉来解决了。
虽然这样浪费会大一些,效率也低,但是比起大昭的炼钢技术,那还是要先进不少的。
熬了几个通宵,杨瑛终于是设计出了一个适合这个时代的土高炉以及相配套的风箱。
炉子不高,容量也小,毕竟只是一个实验炉,也没必要做太大。再说,科学前辈们已经证明,碳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炉子的高低并无影响。
设计出小高炉后,杨瑛便去找曹肃了。
炼钢需要用到焦炭和石灰石。石灰石可以降低铁水的杂质含量,这个比较好搞定。毕竟大昭人很喜欢割掉敌人脑袋来邀功,石灰是保存“功绩”必不可少的东西。
但是焦炭这个,就有点麻烦了。但想要炼制焦炭就必须请人来造窑,使其密封温度能达到950度以上才能进行焦炭制作。大昭已有了瓷器,而烧制瓷器的温度要在1100度以上,所以想造一个可做焦炭的窑并不难。
但问题是,那些烧瓷或者造窑的工匠都掌握在世家手里,这杨瑛就无法解决了。军地两用的书里并没有相关制造的技术,而开工开物里虽有相关记载,但身为一个现代人看这书很头大。所以这事,还是得交给曹肃去办。
曹肃听完后,呵呵一笑,道:“此事简单,就交给我去办。”
两日后,曹肃“请”了几个盘窑的工匠回来。看那忐忑的样子,估计曹肃是用了些手段的。杨瑛也不想去管这些。她又不是什么道德先生,而且来到这时代后,她对世家的厌恶又多了许多。
这些人就跟蠹虫一样,把持着各种技术人才,不停吸百姓和国家的血。这等人,被敲打了又怎么样?
比起被敲打的世家,杨瑛更关心自己的小高炉。
毕竟,这可关系着系统任务呢!
盘窑不是一日两日能成的。趁着这空档,杨瑛又去找煤炭。好在,大昭已开始用煤来炼铁,也有了相对成熟的井下开采技术。找了一遍后,杨瑛就找到了适合做焦炭的烟煤。
曹肃拿着烟煤,询问了产地后,立刻就找人去挖了。若是杨瑛的小高炉能成功炼出好钢,那存着的这点烟煤是不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