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挺好。这读书也是靠天分的,要是我家儿子没天份,或者没儿子,那岂不是错过了一人得道全家升天的大好机会。”
“我再看看。学堂竟还给发钱发粮食!为占这点便宜我也得让全家所有的孩子都去试一试。”
周围百姓听到这里纷纷点头,送赔钱货去读书他们不乐意,家里的农活谁干?总不能让宝贝儿子干吧?
可为了钱粮那是另外一回事。让赔钱货去读书,换钱拿回来的钱粮给宝贝儿子用,多棒。
当然也有真心疼爱子女,不论是女是男。就是在现实世界背景小说里的印度都有低种姓的父母为了让女儿读书历尽辛苦的家庭。
看告示的人自然也有真正的读书人。有的被“读书人”说服。
有的竖起眉头发表之乎者也的长篇大论,斥责公告内容:“怎能为点眼前利益……会天下大乱。”
但他们的话太晦涩难懂,再加上让百姓放弃唾手可得的利益,百姓们很少有被他们劝住的。
很快招兵、开学堂考试的事,便在各处传开。
普通百姓们或是心动或是事不关己,他们大字不识几个,天天为了吃饭活着而苦恼,哪里有心思去指点江山。
宗族族长担心不已。旁系子女能读书当官。以后岂不是少了很多逼迫本族女性裹小脚的乐趣?家里的几十个大胖儿子,岂不是被其他旁系子女抢走当官发财的机会。
一些家里不差钱,原本就儿女都读书的人家,对此也是议论纷纷:“我们要不要也把孩子送到新开的学堂……学习考试?”
“让孩子去跟一群泥腿子混在一块儿?而且,那种免费的学堂,师资力量肯定差很多。”
“毕竟是陈总兵开的学堂。如果孩子脱颖而出,就能套上陈总兵的关系。真以为靠才学好就能当官?靠的是人脉。”
“唉,别犹豫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若实在担心,咱家七八个子女,只送几个过去也可以。”
“大黯又不是没有女学,想来一定是男女分开读不同的内容。”
“女四书妇德妇容之类的?”
“若是咱女儿能够琴棋书画样样皆通,一定能嫁个好郎君。”
“有可靠来源的消息说听说那些孩子学的东西根本就不是儒学,而是什么格物学……”
“那是什么奇怪的东西?将来还怎么考科举?误人子弟。”
“就知道怎么可能倒贴钱给泥腿子们学好东西。原来是在培养奴才、工匠而已。告诉孩子们不必认真,最好在考试的时候落选。”
不论所有人如何想。招募新兵、办学堂的事,顺利进行……
一月后,新兵已习惯训练。
陈沐盼也从报名的女人中,挑选出五百女子亲卫兵。其中包括当日差点被送给九千岁的美人。
对此很多百姓兵将在背后嘲笑:“那些习惯体力活的大脚婆娘也就算了,竟然还要小脚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