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局限了。这位先生点醒了我。”宋老先生终于忍不住热泪盈眶,他恨自己半辈子都在搞教育,结果根本搞明白。
“先生说得对,我在沪上周边去过,那里的百姓根本半个字都不认识,好些学校完全被当地的豪族所把控,所以能读书的确实是人为经过筛选了。”另外一个中年学者看着文章,深有所感。
“宋老,您别自责了,您已经做了很多了,只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其他学者纷纷劝说道,“我们已经做好了铺垫,这位先生指明了方向,未来不就指日可待吗?”
宋老紧紧握住报纸,点了点头。
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不会被辜负,或许看似无用,但终究会在历史的某个节点厚积薄发。
或许陆莹并不知道,她的一篇文章直接掀起文坛新风,导致全国各地学校遍地开花,教育更加地面向大众,男女平等的步伐终于在教育的板块,迈出了一大步。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篇文章终于也让他们对这位先生心生崇敬。
正在太阳地下的泥瓦工李二黝黑的脸上有了笑容,尽管挥汗如雨,他也干得热火朝天。
竟然有人说他们这些成天脏兮兮的工人是历史的建造者,嘿一想,可不是嘛,他们建造的房子存留百年千年,历史的记忆里或许不会有他们的名字,建筑却会保留下他们的足迹,他们也参与其中呐,他们也是有贡献的人!
他认不全字,就听别人讲,听上十遍百遍都不会腻。
过去,他只是麻木地生活着,挣钱过活。
如今,他有了盼头,他是有贡献的人呐,他和那些有钱人,都是一样的。
一样的,这位先生说话真好听,他说他们也是中国人,都是一样的。
在清朝的时候,他以为人天生下来就有三六九等。清朝没了,好像也没有什么变化,剪了辫子而已,日日看着衣着光鲜的政客,学者,商人折腾过去折腾过来。
他们说着他听不懂的话,让人生出他们是生活在两个世界的感觉。
他李二也曾是上进的人,趴过私塾的墙,学个几个字,干完活没事儿也会捡几张废报纸眯着眼睛看看。
只有这一篇文章让他感受到向往之情,他想他得多识几个字儿,争取将先生的文章全部看懂。他想这位先生一定是位学识渊博的人。
回到家里,他洗干净手,拉着自己婆娘一起看那张摸得有些发毛的报纸,“你今天给我洗衣,带孩子也辛苦了,也是有贡献的。”李二想起文章里先生所说,女人也做出了贡献,他不由点了点头,确实如此。
李二婆娘是个面庞黑瘦的妇人,听得自己当家的话,怪模怪样的,但她却听得懂。
她愣了一下,别扭地看了自己男人一眼,不好意思地说,“这都是应当得。”
“这也是你做出得贡献,若是没有你抚育孩子,洗衣做饭,我哪过得下去。这样,我又怎么继续建造房子?”李二自觉很有道理,美滋滋地拉着自己婆娘看着不太认识的文字,只觉得颇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