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以为是摄政王的人办事不利,才会将本该端给玉簟舟的毒“菜”端到自己人手里。
而摄政王那边,在见识手下的幕僚吃下玉簟舟那盘菜后暴毙身亡。自然是觉得玉簟舟在此之前就已经服下了解药。
两派的人因此掐得是更凶了,这——就是消息不对等的后果。
他们闹成一团,反倒是给玉簟舟行了便利。
他正好趁此机会,去联系那些在京城当职,却和玉簟舟从前一样不受重用。守着某个闲散官职,浑噩度日的大臣。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出身寒门,没有有权有势的世家大族撑腰。
靠着十年苦读,一朝中举,才能有幸得到入朝为官的机会。
本以为可以借此实现抱负,却没想到迎来的会是彻底的埋没。
但他们又都是读书人,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大多都孤高自傲。抱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想法。①
即使不受重用,也绝不肯低头侍弄权贵
自然,在最初受到玉簟舟拉拢时,他们对玉簟舟这样“自甘堕落,讨好强权”的行为嗤之以鼻。
那自然玉簟舟便从他们的弱点逐个下手!
不是想要为国为民,报效天下吗?那就让他们看看这天下如今究竟是何种样子。
看看各地百姓遭遇灾害后哀嚎遍野,民不聊生!看看逃难的灾民们骨瘦如柴,易子而食!这些难道靠着他们在写两篇文章,作两首诗,抨击一下权贵,然后守着自己的一官半职便能解决了吗?
任何时代,读书人都是最易受到吹动的群体。他们大多一腔热血,心怀天下。
自认为凭着手中的纸笔,嘴里的诗文表达出他们的愤慨。便能轻易实现他们的理想抱负。
也正因如此,玉簟舟只需将他们中某几位核心人物“拿下”,后面的事便顺理成章了。
这些人虽然没身份背景且有些清高过头,但确实个个都是有着真才实学的。
玉簟舟看上的,也正是他们这一点。
但自古以来想要成事,良才将相缺一不可。
良才好遇,兵马难得。
秦云州和燕凌云占了大燕一半的兵权,而这剩下的一半嘛…被握在几位藩王的手中。
若方今是盛世,千里同风、四海升平,各个藩王受制于皇权,玉簟舟是绝不会打他们的注意。
但现今,摄政王与皇帝短兵相接互争权利。各藩王自是趁此大好时机扩展势力。
如今,各藩王早已脱离皇帝的制衡,对这天下之主的位置虎视眈眈。
可到底是名不正、言不顺,他们纵使想要夺权,也还得顾忌落人口舌。
玉簟舟自然是借此来与他们“合作”,试想想谈论他们的都是些何人?自然是那些饱读经书,忠于正统的读书人。
而对这些人来说,像玉簟舟他们这样寒窗十年,一朝考取功名便是毕生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