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里有人尖叫,有人不解,还有更多的人眼睁睁地看着李敏栋提起灭火器就朝着《黑洞》的侧面砸去。
哐!哐!
灭火器砸在防弹玻璃上,发出沉重的响声。好一会儿终于有人反应过来,跑去叫了在展馆里巡逻的保安过来。
理论上来说,防弹玻璃是很难被人用蛮力砸穿的。也因此哪怕看到李敏栋“发疯”,绝大多数的旁观者也只是退后几步隔岸观火,没有人打算上前阻止李敏栋破坏《黑洞》。
然而——
保护着《黑洞》的防弹画框,那个六个面的长方体竟是有一条边裂了开来。
《黑洞》是闻月画过的尺寸最大的画,也是骆永长加工过的、尺寸最大的画。
从《白洞》在鹤寿轩露面到今天,也就两个周的时间。别说骆永长不可能一个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把《黑洞》修改到可以看出是《白洞》“原型”的地步,就是骆永长带着五、六号人一起动手也得分秒必争。
骆永长不会想自己的秘密被太多的人知道,他一定严控了和他一起修改《黑洞》的人手数量。这也就是说,实际帮着骆永长一起改《黑洞》的人还会更少,骆永长和这些人恐怕是画到了开展前半天、甚至是几小时前才停笔。
《白洞》是画,却也是颜料堆叠起的雕塑。要想在两周内让《黑洞》也达到类似的效果,就只有放弃精准的计算,一个劲儿地往上堆叠颜料。如此情况下,骆永长根本无法控制《黑洞》这幅画的厚度。
原本用来保存《黑洞》的防弹画框,已经没法保存厚度增加的《黑洞》了。而新画框的宽度,必须要等《黑洞》的修改差不多结束了才能确定。
防弹玻璃能提前裁好大小,无缝粘合剂却没法在短时间内完全晾干。骆永长这么重面子的人,不可能舍弃美观,用牢固但不精美的画框。也因此闻月事前就告诉李敏栋,让他朝着《黑洞》画框的边缘砸。
砸开了画框的一道边,立刻去砸另一道边。等两道边都裂出缝隙,李敏栋就徒手去撕玻璃,硬是在人前把《黑洞》从画框里拉出一截。
“你在干什么!?”
保安成群结队地朝着李敏栋冲了上来。
“抓住这疯子!打电话报警!!”
“不要拍视频!不要拍!”
场面乱成一团。
价值几百万英镑的大作出了问题,吓得保安们心脏都感觉不在胸腔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