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闻月还是骆永长最喜欢的学生时,闻月是国内艺术圈里最好说话的青年艺术家没有之一。
不少人得了便宜还卖乖,表面上感谢闻月借出她的名字做宣传,私底下背着闻月说她这么好说话,愿意提携无名的艺术家是因为她没有实力,全靠骆永长的偏心。但闻月自己也知道骆永长不可能永远屹立不倒,她与人为善不过是在四处卖人情做投资,等着有朝一日骆永长这棵大树倒了,她还能找到新靠山。
闻月认识的创作者之多,是陈薇远远不能及的。哪怕闻月从骆永长手下出走,许多创作者碍于骆永长下的封杀令不敢再接近闻月,但与闻月保持着交流的创作者依然不在少数。
这些人里,哪怕只有一个认识值得信赖的、能够制造玩偶也愿意接单的工厂,也能缓解陈薇的火烧眉毛。
第65章画家的一面。
事实证明陈薇找上闻月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闻月认识的人里不止有一个两个有熟识的加工厂。散布于大江南北的创作者们要么自家本身就有做服装加工的厂子,要么是亲戚经营着制造玩-偶的厂子,还有一个创作者本身就是玩具加工厂里说得上话的高级职员;一时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想帮闻月这个忙。
闻月没说自己是为了帮陈薇才到处联系人的。
确实,闻月持有“微光”的少量股份,是“微光”的签约设计师之一,但闻月并不是因此才将陈薇与“微光”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在闻月名声最差的时候陈薇没有舍弃闻月,闻月自然也不会在陈薇需要帮忙的时候还惦记着要让陈薇欠自己人情。
“阿姨怎么说?”
见李敏栋打完电话回来了,用一口花蛤汤结束午饭时间的闻月问。
“她……她挺高兴的。”
回忆着丁琳在电话里兴奋的语气,李敏栋还有些回不过神来:“说是这不算帮忙,是我们帮了她……”
闻月轻笑起来,她大略猜到李敏栋和丁琳都说了什么。
丁琳继承了来自父母的加工厂,平时做些给人代工的活计。从大品牌的服装到小品牌的玩具,丁琳都有在做。
过去华-国缺乏自有的核心技术,也没有属于自己的品牌,只能低价给人打工。绝大部分制造业都在重复着无法接触到高端技术、事情最多还拿钱最少的机械劳动。国际资本看中-华-国人力成本低,一窝蜂地在华设立加工厂,不断地以低价榨取华-国人力,同时还转嫁了生产所造成的污染。
这些年华-国崛起,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了贩卖廉价劳动力的小圈子,靠着自研技术跻身世界领先地位。国际资本一看华-国人不愿意贱卖劳动力了,立刻开始从华-国撤退。许多靠帮国际资本代工来吃饭的加工制造厂顿时失去了大主顾,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丁琳从父母手里继承的加工厂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