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页(1 / 2)

莫致之闻言面色柔和了起来,眸光飘渺,思绪万千,一个个鲜活的身影在她眼前掠过,她轻声细语,如梦呓一般:“初始只为保护善待我之人,可在大梁待的久了,便见不得善良之人受苦,见不得人间不公之事,见不得那些委屈的泪水,见不得真情之人被辜负......心中只想造福百姓,灭罪扬善,还世间太平气象。”她说得轻描淡写,却包含真情实意。

萧世幸心中一动,看向莫致之的双眼满含深情。

翰林院学士便有些怔住,似乎不忍再问,旁边另一大臣接过话头:“若和亲能造福百姓,莫大人又当如何?莫大人能否自圆其说?”

莫致之双眼剔透,“和亲只是一时之举,看似可太平些时日,但根本之下又是如何?齐国狼子野心,待齐军戎备充足,依旧会大军南下。”

“可这短短太平时日,也是我大梁百姓期盼多年。”翰林院学士心系天下,说到此处也有些动容,他忧伤说道:“过去十数年间,战争不断,大梁将士死伤无数,国库空虚,贫苦之地百姓饿死不在少数,实乃惨不忍闻,为杜绝战争,还请莫大人同意和亲。”老学士声泪俱下,用心良苦。

莫致之柔了声音,奉劝道:“此乃齐国之罪,若是和亲,齐国便不会再次犯边了么?十数年来,齐人说的话,可有几分可信?”

闻听此言,翰林院学士深深叹了一口气,哀大梁之不幸。

有一武将站了出来,询问道:“请问莫大人,您觉得齐国新皇品行如何?”

莫致之回答:“容尧其人对大梁充满敌意,曾任齐国细作头目潜伏大梁,不知因何缘故登上皇位,但他野心勃勃,在位期间,边关定会战乱不休。”

“莫大人觉得齐国和大梁形式如何?”武将对莫致之的话引以为鉴,听得入神。

莫致之分析道:“大梁与帝国对战多年,而齐国东面的融蛮对齐国也虎视眈眈,反观大梁,南边战事已停,便可养精蓄锐,专心对付齐国,此时不该给齐国喘息之机。”

看武将连连点头,莫致之继续提醒道:“容尧之所以和亲,便是要离间我和太子,想逼太子做出忤逆之事,引得朝中大乱,还望各位大人看清形势,明白缘由。”

大臣们闻言醍醐灌顶,猛然醒悟,方了解齐国用心险恶,众人对莫致之心服口服,再无人多言。

莫致之目光一一扫过群臣,情真意切道:“我过来的世界,历史上曾有一个朝代,历代君王都遵守着'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此朝代便以傲骨铮铮名垂青史。”

群臣闻听此言,燃起斗志,好似心中生出雄心壮志,有了永不言败的感召。

见大家或激动得脸色潮红,或听得沉默无语,或信服的点头称是,莫致之挺直脊背,气质卓然,大声问道:“试问各位股肱之臣,大梁今日难道还怕齐国么?”

“自是不怕,莫大人所言有理。”萧祁昱终于开了金口:“从今往后,朝中再不许说和亲二字,若还有人妄言,斩首以振国威。”他目光炯炯,威风凛凛,好似胸有浩然正气贯长虹。

众臣集体下跪,口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振聋发聩,直冲云霄。

朝堂之上萧祁昱神情激动,朝堂正中,跪着的萧世幸抓紧了身边莫致之的手,抓得很紧,生怕将人弄丢了似的。

最新小说: 雍正试婚宫女[清穿] 康熙老认为我是仙女转世(清穿) 穿到现代之被爱人扭转性格 带人鱼崽崽娃综爆红[穿书] 夫郎他揣了个蛋[古穿今] 燕谭枝 穿越娘子重生儿,春风十里伴崽行 路人甲吃瓜指南 重生回雌君少年时 大王万万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