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他,也是眼泪盈眶的样子。
她的嘴张了张,最终什么也没说。
就像程朔说的,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
哪一天他想明白了,就会回来了。
*
随着农场逐渐壮大,又来了一批知青和退役的士兵和随军家属们。
据说这两天还有一小批知青会来,然后就不会再增员了。
当安苒得知这一小批知青大部分来自京都和沪市时,唇角勾了勾,没有说话。
当初孙静姝对她说的话,她可是还记得的。
如果没有猜错,她应该就在这一批知青里了。
她很快甩开了这个念头,仔细和两位老师学起了知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个孙静姝,她还不放在眼里。
鄂省春天的气候还有一点凉意,这些城市里的知青随着大家一起,挽起了裤腿,轻呼着下了田。
田里有软软的泥和水,大概到小腿肚的位置。
插秧的方法,在下田前,有老农教导过他们。
左手拿秧苗,右手再从左手的秧苗分一小份出来,然后食指和中指掐住秧苗的根部,顺着秧苗的根部朝下插入泥土中。
他们动作不快,却格外认真。
不过,和谐的景象很快被打破。
有女知青哭着从田里跑到田埂上,双腿还不断甩着,嘴里哭喊着:“呀!蚂蟥!有蚂蟥!”
大家一看,竟是两条黑色的蚂蟥,粘在了女知青的小腿上。
她自己扯不下来,其他男知青也不好下手,女知青们又不敢动手。
卫生所正好就在田边,安苒听到声音,就赶了过去。
这时从旁边快步走来一个纤细的身影,她蹲下身子,柔声道:“别怕,我来帮助你。”
然后抬头问道:“各位谁有盐在身上吗?”
这个时候人们下田劳作,为了避免水分流失地过快,有条件的,都会带上一壶盐水。
恰好,有一个男知青走得匆忙,还来不及把盐和水兑上,抓了一把盐用纸包住,就出来了。
于是,他贡献了带来的盐。
那女人微笑着结果盐,还道了声谢。
然后将盐洒在蚂蟥的身上,约莫过了几分钟,蚂蟥竟然自己从女知青的腿上脱落了!
“太神奇了!”有人惊叹道。
那个女知青抽抽噎噎地道谢,然后问女人的名字。
女人站起身来,与赶过来的安苒的视线碰上。
嫣然一笑:“大家好,我叫孙静姝,是京都过来的知青。”
第320章口是心非
然后向前一步,迎上安苒的目光:“安苒,我们又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