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防线上,条条青灰烟柱向上,是边军取暖的痕迹。一个三十出头的老边军推开地窝子的门弯腰走了出来,走出去百来步取了一盆干净的雪赶紧返回去。再次进入地窝子,温暖扑面而来,老边军舒服地喟叹一声,“奶奶的熊,搁以前哪里想到现在的好日子。”
地窝子里还有两人,一个用马油擦着剑,一个给弓缠着麻绳。擦剑的那个笑着说,“以前的日子哪里不好了,咱在王爷手底下当兵,可从来没有被亏待过。”
“我哪里说以前不好啦,是现在更好。”老边军把雪水放壶里面去,看着雪慢慢融化,“今年没去年那么旱,走出几步就有雪了,去年咱为了喝口水可是走了几里路。背雪走回来的路上,王大麻子的脚趾头戳破了棉鞋子露在外面都不知道,回来直接就掉了。”
提到往事,大家沉默了下。
老边军伸手在火炉前头烘着手,“以前还真想不到大冬天守边有热水喝,有火取暖,哈哈哈,你们想到了没?”
另外两个同时摇头,哪里会想到守边的环境改善这么多,有地窝子、有围着地窝子的一圈暖墙、有煤饼炉子……能够用冻肉和干粮煮个稠稠的粥,里面撒点捏碎的干菜。
“不过……”好日子过着,老边军没有忘记职责,他拧着稀疏的眉头说:“一道道烟柱不是暴露了咱的位置,明晃晃地告诉鞑子布防线?我一直不放心,唉,踏实日子我过得其实一点也不踏实,就怕那群疯子又和那年似的,冬日里犯边……”
“我觉得,我们都想到的,王爷会想不到?”给弓箭缠麻绳人放下绳子如此说。
老边军看向他,“怎么说?”
“我不知道,说不清楚,但咱的烟柱已经升起了半个多月,鞑子要动早就动了,会等到现在?”
“这……说不定在等?”
“等天寒地冻,更加冷吗?”
草原的冬天一日冷过一日,他们常年戍边,不懂兵法却也看得懂天时,不趁着天没冻透的时候扰边那就不可能再来了。他们戍守着,是以防万一,毕竟他们不是鞑子,不知道鞑子的想法。
冰天雪地里,天看着仿佛更加高远、地看着仿佛更加辽阔,无边无际、一览无余,冰冷的空气干净极了,吸一口就和往肺管子里扎刀子一样,冷冷冷。一道道青灰色的烟柱,成了天与地之间的桥梁,是人间对天空的倾述又像是神明对地的眷恋,烟柱在边防线上构筑了一道蜿蜒的墙,怎么就知道哪个是真的布防哪个是假的诱饵……假亦真时真亦假,虚虚实实,玩的就是心跳。
鞑子斥候远远地看着几十道冲天而起的烟柱,心里面莫名惊慌。
手放在胸口,他喃喃自语着,“长天呐,幽州的那个宁王究竟弄了多少人在边防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