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动一时的张昭一案虽已告了终了,可影响却是极其深远,随着一大批向张昭行贿的官员或贬或免,帝国官场上本已渐起的贪墨受贿歪风顿时便被狠狠地打压了下去,然则张君武却并未因此放松警惕,着萧怀静加强各省御史台之力量,以监督各地大员清廉自守,与此同时,又宣布提高官员们的俸禄,保障官员们能生活富足,以绝贪腐之根,这等高薪养廉的初衷无疑是好的,只是能否真取得实效么,那还须得时间之检验。
瑞明八年二月初一,国子监下属之宫学正式成立,选址在空置的东宫春秋殿中,张君武亲自为宫学挑选了孔颖达、苏定方等多名文武贤才为宫学的文武教师,从皇长子张承平以下,第一批共有五名适龄皇子入学,朝中但凡够资格送子息入学者无不景从,大批官宦以及宗室子弟蜂拥而至,入学人数多达四百余众。
好端端的精英教育最终居然演变成了大众教育,当真令张君武很有些哭笑不得,可也能理解诸般臣工们攀龙附凤之心,毕竟皇子们都要在宫学里学习很长一段时间,天晓得究竟哪一片云会下雨,为确保将来不跟错人,自是须得着紧派出家中子弟去跟诸皇子们好生打打交道,也好明了将来的可能之储君不是?对此,张君武虽是心知肚明,却也没辙,只能是诏令宫学行分班授课制,以确保教学质量,不仅如此,为保证自家儿子们能成大器,张君武不得不又专门为每一名皇子精心挑选了位专职教师,于课后行一对一之教学。
瑞明八年三月至五月,各省、府的科举事宜正自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参与科举的人数虽是不少,可因着战乱方平之故,有真才实学的实在不多,别说各省取中的举人不多,就连能过府试中秀才者都少,朝野间对此自不免有些非议,朝臣中更有人放言科举制不足取才应废云云,对此,张君武再度下了明诏,态度鲜明地表示明春的大比将如期举行,不仅如此,科举取士将成为基础国策,任何时期都不得擅自取消,朝野间的乱议遂就此消停了下去。
瑞明八年五月二十日,薛延陀可汗夷男遣其弟咄摩达支赶来长安入贡,奉上良马百匹、青壮健牛一千头,另有上有天然草书“天下顺昌”的奇石,张君武为之龙颜大悦,于两仪殿中亲切接见了咄摩达支。
“好叫陛下得知,外臣此来除了例行朝贡之外,另有一事要向陛下禀明:我家可汗已与突利可汗定下盟约,决意于今秋八月讨伐无道之咄苾(颉利可汗之名),唯虑东突厥兵力雄厚,恐难速胜,特来向陛下请求援兵,若是陛下肯派大军北伐,我家可汗与突利可汗愿附为骥尾,但凡有所得,皆由陛下处置,我家可汗与突利可汗不取丝毫。”
一通子毫无营养的寒暄过后,咄摩达支终于谈起了此番前来进贡的真实用心之所在,那便是想联合帝国对东突厥用兵。
“哦?不知你家可汗与突利可汗打算出多少兵马讨伐东突厥?”
在帝国统一天下之际,东突厥可是屡次三番地给帝国添堵,双方间光是数十万规模的大战便打了数回,彼此结怨早深,张君武无时不刻都想着灭掉东突厥这个强邻,只是帝国方才刚完成一统,暂时无法大规模进兵草原,然则北伐的计划却是早就已开始着手部署了的,所差的只是火候的问题罢了,而今这一听薛延陀与突利可汗打算对东突厥用兵,张君武还真就兴致大起了。
“回陛下的话,我家可汗与突利可汗近年来屡受咄苾老贼之欺凌,早已忍无可忍,此番用兵必将举全国之力而为之。”
这一听张君武如此问法,咄摩达支的精神立马便是一振,紧着便慷慨激昂地表明了全力出击之态度。
“嗯……此事干系重大,朕一时难以遂决,卿可先回驿馆暂歇,待得朝议之后,朕自会有所决断。”
薛延陀这几年一直在拉拢草原小部落,控弦战士已剧增到了近十五万之众,而突利可汗虽有着帝国的暗中支持,其实力在颉利可汗的重点打击下,不单不增,反倒锐减到了不足十万之数,纵使如此,两支大军若是集结起来,也足有二十五万之多,尽管尚不及颉利可汗的兵力雄厚,可也已是有了一战之力,倘若帝国在此时出兵,胜算无疑不小,对此,张君武要说不心动,那又怎生可能,然则此战乃是国战,纵使有心为之,张君武也自不敢就这么轻易拍板定了论,仅仅只是含糊其辞地给出了个答复了事。
“陛下,古人有云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今春大雪,咄苾老贼所部牛羊马匹冻死无数,正值虚弱之时,若不趁此良机出兵,却恐其缓过了气来,必成大患啊。”
咄摩达支显然不是太满意张君武的态度,这便紧着又鼓起三寸不烂之舌,紧着进言了一番。
“朕知道了,来人,送客。”
张君武何尝不知机不可失的道理,问题是他更清楚夷男与突利可汗二者的用心其实并不纯,无外乎是要帝国为他们火中取粟罢了,在不能确保连同夷男与突利可汗一起灭掉的情况下,张君武根本就不打算轻举妄动,又怎可能会被咄摩达支给唬弄了去。
“外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