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校庆日,也是青年节的那一天,在电影院放映。
也是为了响应党的‘百年风华’。
毕竟,北大是新文化的发源地。
……
北大在建校120多年的时间里,涌现了济济人才,在思想文化领域引领风气之先,多少学子奋不顾身争先恐后报国救民,多少学者用自己手中的笔,化身为刀,刺向黑暗的世界。
无非一念救苍生。
也许他们之中,有人走错了路,但想要拯救中国的心,是毋庸置疑的。
……
共青团书记和北大校长为显诚意,所有特型演员,都是亲自邀请的。
罗布里当然一口答应。
……
纪录片不比一般电影,前后没有连贯性,全凭旁白串联,所以罗布里的戏份并不多,毕竟纪录片展现的不是他一个人,还有其他北大名人。
这是……群像。
群像,在电影中,是非常难表现的东西。
……
电影中,只有一个男主角的时候,围绕他发生的故事,就很好表达。
但当电影中没有固定的男主,所有人……都是主角儿的时候,这部作品,就称为‘群像式作品’。
表达的不是其中某个角色的命运。
而是巨大时代背景和个体的冲突和碰撞。
这正是这部北大纪录片要表达的东西。
……
申旦导演立刻给罗布里放了假,反正罗布里的戏份拍摄进度较快,刚好趁这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补拍刘道培的戏份。
……
一辆大巴车,就这么把罗布里拉走了。
上了车罗布里才发现,原来一车上全是特型演员,不少人,他还认识。
“嘉辉哥?”
“嘿,小罗,没想到你也参演了,咱这可算是二搭了。”
罗布里一屁股坐在他旁边:“哥你演啥?”
陈嘉辉:“辜鸿铭。”
陈嘉辉下意识摸了摸头:“他们说要给我剃个光头……”
陈嘉辉从口袋里掏出一顶毛线帽:“来前我还专门买了顶帽子,小罗,你呢,帽子买了吗?”
罗布里:“我的角色不用剃光头。”
然后一车的人转过头来,陈嘉辉发现一车的人都不用剃光头,除了他。
陈嘉辉:“这怎么回事……北大就我一个人是清朝大辫子?”
罗布里:“显得您有特色嘛不是……您那角色,就是个老顽固。”
……
进了北大校园,下车。
没想到北大学生们居然准备了欢迎仪式,就听道路两边自发欢呼起来。
“蔡元培先生到啦!”
一阵鼓掌欢迎声。
“鲁迅先生,迅哥儿也来了——”
“迅哥儿,你是我的偶像!”
冲过来一个学生,给鲁迅的特型演员的胸前,别上了一枚北大校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