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白秉臣的反击,白建业眼中的薄怒竟渐渐平息下来,他没有插话,就静静地站在一边,听着白秉臣的质疑。
“父亲要是真的想命人把周越带回来,大可不必提前知会我,况且,在外头的人并不是蒙叔。父亲是有意在试探我对谋逆的态度?”
从昨日父亲的反常举动到今日的步步紧逼,白秉臣隐约能感受到这件事的背后有什么隐情,他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是什么样的事,让与皇家有着姻亲关系的梅家选择谋逆,世代在马背上拱卫疆土的钱柳两家跟随其后,就连父亲这样明哲保身的文官也参与其中。
据白秉臣所知,梅贵妃虽深受皇上宠爱,可从未有过子嗣,膝下也不曾有长久抚育的皇子,梅家不可能为了夺嫡逼宫,钱家和柳家更没有什么明面上支持的皇子,那他们的谋反不为谋求上位,倒更像是......清君侧?
这些本是白秉臣一夜的推想,可在今日见了父亲的态度后,更是信了几分自己的猜测。
黎国国君世代信奉辅帝阁可治国安邦,自开国皇帝赵和裕起,阁臣的地位是远远高于普通官吏的。无论是外敌还算内政,阁臣的意见在皇帝的心中都有着举足若轻的地位。
白秉臣修撰三年史书,对黎国世代的阁臣也有大致的了解。即便史书上对待辅帝阁的都是溢于言表的赞赏之辞,可字里行间还是透露着一个事实:自黎国第四代君主穆烈帝禅位后,辅帝阁选出的阁臣一代不如一代。
稍微好点的顶多嚯嚯自己,做些访仙问道的春秋大梦,顶多算上个不务政事,可要是摊上个祸乱朝纲,左右君心的阁臣,那就是置国本于险地了,比如伴随君驾的当朝阁臣卫洮。
穆昭帝赵郢刚登基时,卫洮还能算得上是个贤臣,提出的民生策论也颇有成效,保了赵郢十几年稳坐帝位。可随着权柄下移,卫洮愈发张狂起来,打压武将,兴修土木,蛊惑君心。
可他也是个聪明人,从不过于出头,都先私下说服赵郢接受自己的政见,等到皇帝的诏书颁下,有意见的大臣们也只能干瞪眼,顺从地听取君命。
而苍山是开国志中辅帝阁诞生的地点,是每代阁臣由仙谕选出的地方。几位世家叔伯选择陛下在苍山行宫时发起兵变,或许正是存了一网打尽的心思,他们要除去的不只是一个卫洮,而是整个辅帝阁。
想到这里,白秉臣心中震颤更深,他下意识地看向自己的父亲,梗在心头想要问出的话却一个也问不出来。
他清楚地知道,这样的决定是有多么的愚蠢和孤勇。除却开国国君见过辅帝阁主人外,至今都无人窥见其真容。世间对辅帝阁唯一的了解只有随着每代君主置换的阁臣,和一纸只有帝王才能分辨出真假的任命阁臣的仙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