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早,社长便召集大家来到学校,打算帮助学生们修葺教室。
两间土坯瓦房年久失修,窗户残破不堪,屋顶也四处漏风。男生们找校长借来梯子,爬上爬下、敲敲钉钉,将漏风漏雨的地方补好,同时也把教室里瘸腿的桌凳全部修了一遍。
校长见他们一大早就来忙碌,心里十分过意不去,想将屋后笼里养的两只鸡宰了,拿来给成员们炖汤。
却被社长坚决拒绝。
孩子们平日就靠那两只鸡下蛋偶尔补充营养,成员们是无论如何也喝不下它们做成的鸡汤。
社长说,老师们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多的菜一样都不能加。
一旁忙碌着的成员们也纷纷应和。
校长嗫嚅着嘴唇,半晌哽咽地欸了一声。
学校里唯二的老师,一名是校长,另一名是位年逾五十、姓郑的女老师,她已经在这所学校支教十二年了。
郑老师负责教语文、音乐、美术、绘画,还兼管学生们的一日两餐。
操场边上搭了个简易的棚,棚下用砖石砌了一个灶台,那边男生们忙着修葺,温曦和另一名女生就帮郑老师生火做饭。
早饭不过是稀粥和清汤面条,校长感到很歉疚,大伙儿却不介意,大口大口吃得干干净净。
**
辛苦了一早上,终于赶在学生们来上课前忙完。
九点,十八名学生准时来到学校。
坐在修整一新的教室里,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如花朵般灿烂。
在班长洪亮的起立声中,所有学生端端正正站立,向社团成员们鞠躬并用稚嫩的嗓音大声道:
谢谢哥哥、姐姐!
温曦看着眼前这一幕,心头激荡着感动。
这些孩子没有见过高楼大厦,没有吃过薯条炸鸡,他们最好的玩具也不过是山野间的花草虫鸟,可任谁又能说,他们将来会比任何一个城里孩子差?
温曦相信,只要社会多给予这些留守孩子关心与帮扶,他们将来也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也会有一个闪闪发光的未来。
周末原本是不上课的,因为社团成员们的到来,校长特意将下周一、二的课挪到了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