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安迪不禁停了停:为什么?
她的老师方教授是专门研究乡土建筑和古建筑的,她也画过不少各朝代的风格建筑,但却从来没有留意过这个细节。
或者说,她有留意到,却从来没有仔细思考过原因。
她一直以为那只是不同朝代审美上的差别。
审美固然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唐宋建筑简洁大气,明清建筑繁缛复杂,这一特点在斗拱上尤有体现,但逻辑上这并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建筑风格的变迁永远跟随与制约于工艺、材料、技术与使用需求的发展,它们之间可能相互促进,但绝不可能反其道而行之。
洛伊信手在纸上画出九个剖面图,标出斗拱与柱高。
佛光寺大殿,华林寺大殿,奉国寺大殿,善化寺大殿,保国寺大殿,永乐宫三清殿,广胜寺下寺后殿,故宫太和殿
唐宋辽元明清的各个代表建筑,俱列其中,陆安迪真是惊呆了。
从前洛伊叫她画,她就真的只是画,洛伊让她忘掉,她就真的忘了。
谁会变态到连斗拱柱高的尺寸都记得啊!
斗拱的演变,首先是因为墙体从夯土转变到砖墙,瓦片的质量也变得更高更贴合,使得防水的需求下降。墙体既然可以经受雨水浸泡,屋檐就不需要挑出那么远,也不需要那么陡的坡度来加速排水,反映在斗拱上,就是斗拱变小。
洛伊很耐心地解释。
其次,古建筑都是木结构。而因为长期开采,到明清时已经少有巨木出现,甚至有些梁柱都是用较小的木料拼出来的,自然没法做得太大既然没法做得大,就只有往高做,这也是斗拱越变越小的原因。
哦,原来如此!
陆安迪心中默然,她一直以为洛伊在国外读书的时间居多,对中国的古建不一定有太深刻的理解。
原来这只是一个误会。
他又一次刷新了她的认知。
从她第一次看到云天美地,第一天来到GH撞翻他的咖啡到现在,她对他的感情与观感经历了许多变化,但有一点却从未变过。
他始终是她需要仰望的人。
感情的煎熬让人痛苦,但这种天赋与才华上的碾压却更让人失落,幸好在学习面对痛苦的时候,她也学会了抑制这种失落,面对真实的自己。
但她还有另一种失落,就是连她唯一的长处,也比不上别人。
她的视线从结构图移到效果图:
就算我都清楚这些,也没法画得跟他一样好。
她说的是蓝星明。
他也曾是洛伊的助手。
建筑师不是画家,你并不是一定要画得跟谁一样好。
我知道。陆安迪说,但对我来说,画出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表达方式,我还是希望我可以做到画出它最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