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安迪拽回思绪,但我考虑了很久,最终还是鼓起勇气,没有接受他的好意。
如果其他老师同学知道,都会惊得下巴都掉下来吧。
穆棱也相当愕然:为什么?
明星工作室的邀请,多少名校毕业生都要努力争取,陆安迪又有什么理由拒绝?
我去过杭州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那是王老师的主要作品之一,你知道,这个作品争议很多,我也请教过方教授的看法,方教授说,建筑是一种艺术,但肯定不是像摄影那种印在纸上的艺术,你拿着一份印刷品来问我,不如亲身去感受一下,只有当你身在其中,才能真正看到这个建筑的模样,所以我就去了。
你看到了什么?
象山美院很大,到处是白墙、青砖、瓦片、绿竹,确实有种写意画的意境里面有一幢实验楼,结构复杂宛如迷宫,我走在里面,不知迷了几次路。
不过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学生宿舍的窗子,为了视效需要,要么一整面墙没有窗,要么一面墙全是窗户,分散错落,看着像国画里的泼墨但没窗户的地方还不准装空调,因为空调挂机太丑!我可以想象每当严寒酷暑的时候,住在里面的学生会多么不便。
象山美院确实争议极大,喜欢的人为它的意境感动,反感的人认为形式大于内容,艺术家说有精神共鸣,商业设计师觉得太任性,但不管怎么说,住在里面没空调,冬冷夏热,学生的生活水准倒退几十年。
至于乡土建筑,我也去过几个有名的改造项目,我是在山里长大的,对乡村的感受比建筑师更深,那些村庄改造后,总给人一种不踏实的感觉,为了外观,改变了许多功能,虽然看起来耳目一新,却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家了。
一个房子,会让居住其中的人感到不适,甚至失去真实,我想,那并不是我想要学习建筑建设的初衷。
她说过,她学建筑,是为了让生活在其中的人过得更好,在她内心深处,她的理想与信念从未因为哪个权威动摇过。
穆棱忽然有些明白方文清为何会这么照顾这个学生了,面对现实的压力,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坚持初心,他想了想,觉得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深入些:
建筑有很多种,有些是需要它的使用功能,有些是需要它的象征意义,有些建筑确实带着建筑师强烈的个人风格,不过一个被称为艺术的作品的好坏,终归只有时间与历史才能对它作出真正的评判,你说呢?
时间与历史
陆安迪不由得重复了一次,这题目太深远宏大,让她觉得遥远不可触及。
穆棱问得直接些:那么按照你的标准,哪个建筑师最符合你心目中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