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自己呢?
停滞,踏步。
黎里的眼神黯淡了下来,她不喜欢自己现在的状态。
她没有任何底气去见苏父,更不愿意让苏澄看到自己的落魄。
痛定思痛,黎里决定,要先找一份工作,让自己跨过那停滞的四年,重新融入这个社会,找回正常的状态。
于是,黎里立即开始准备自己的简历。
短短四年,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黎里记得,刚认识苏澄那一年,她们甚至都还没开始用微信,后来微信盛行,在上大学的时候,微博又成为了他们了解外界的主要窗口;而现在,竟雨后春笋般地开始出现了一些微视频平台,年轻人不仅只看国内的网站,用Youtube,Instagram的也越来越多;此外,还有一些新奇的“直播”出现,大有铺天盖地改变普通人群生活的气势。
黎里回想起高中的时候,苏澄就跟她畅想过未来的数字世界,正如她所预言般,网络的爆炸式发展已经入侵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黎里不得不感叹于苏澄眼光的前瞻性,以及对商业市场敏锐的嗅觉。
为了不让自己脱轨于这个社会,黎里非常认真地接触、学习、接纳所有的新鲜事物,并且开始试着投出简历。
正如以前老樊所担心的,她的专业,确实不太好找工作。
原本黎里是要准备一直读下去做科研的,那是她的强项,然而现在要以社会学专业的本科学历去找工作,选择面真的很窄。
要么投不限制专业的大厂的岗位,可基本都是销售岗,黎里的性格不适合;要么投一些专业勉强对口的岗位,去面试了发现都是做一些行政和打杂的工作。
在经历了几次摸索和失败后,黎里慢慢找准了自己的定位。
她发现可以利用自己看书多、写东西有独特视角的优势,去找一些内容创意、内容编辑之类的岗位,这些岗位的筛选条件包容性非常强,理工、文学、艺术、社科、经济等各学科都不做限制,主要考应聘者的创作水平。
过去苏澄都常常跟她讨论各行各业的问题,也夸她的思想和观点很有启发性。
瞄准这个定位,黎里总算是找回了些许信心,陆续收到了一些公司的面试邀约。
然而,现实总是比想象中残酷。
几乎在每一次面试中,黎里都会被问到同一个问题:简历上空白的四年,你干什么去了?
有时候,黎里选择不说,用“一些私事”来带过;有时候,黎里很老实的交代,那段时间自己在养病。
但无论是哪一种答案,HR总是会在这个问题之后向她投来质疑的眼光。
然后,就不再有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