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赵氏在村里越来越嚣张的原因。
秀才那还只是学子,就好比现在的高考录取者,只有成了举人那才是有了当官的功名。赵氏的那位老举人虽说自己没当官了,但他有朋友在当官啊,人脉可不是另外两族只有秀才能比的。
因此近些年上窑村看似和平,但大家都知道,夏氏跟孟氏一直被赵氏压着。要不是赵氏上面还有个族老拎得清,上窑村怕是会成了赵氏一姓独大。
作者有话说:
槐树分洋槐树跟国槐,我这里是写的洋槐,小时候没少去摘花吸花蜜,美人蕉的花蜜也很好吃。关于科举,文里都是有出入的,这个不太好写,所以就为了剧情稍微有出入,各朝各代关于科举的制度都不太一样,我就没去纠结这个了,大家也不要去纠结这个,就当是另外设的吧。爱你们。
晚安~么啾~
第87章
▍夏文泽就是他最大的软肋。
孟一宁就在边上当个听众,没掺和这事,他家后院有井,新房建好了也会在前院后院分别打井,村里在哪里打井都跟他家没有关系。
他回忆了一下在夏文泽书房里了解到的北晋朝的科举制度等相关,北晋朝的科举制度与他前世古代的科举制度稍微有些出入,但大致并无不同。
就像童生、秀才,哪怕是秀才当中的廪生,那也只是学生,并无国家承认的公职人员身份。也就是北晋朝律法只认他学子身份,不会当成朝廷官员后备役。
即使你想托关系去衙门领职,那也只能是什么不入流的典史,师爷之类的,想当有品级的官员,不好意思,不行,不允许。典史已经是额外开恩了,算是北晋朝给予秀才的一个恩典。别的就不要想了。
当然,要是县令硬要给你安排个什么副主簿,副县视学之类的,民不举官不究吧,在北晋朝的律法里,这也只是当地衙门自己的事,在现代也就是个编外人员,北晋朝不会给予津贴,不会承认其身份,亦不会给予其升迁的机会。也就是能糊弄一下小老百姓,再怎么混,你也只能在当地衙门那一亩三分地里蹦跶。
并且只能在这种不被承认的副职里蹦跶,想当县令什么的,别想,想就是要丢命的事。
若要入朝为官,那你就得考中举人,这是北晋朝科考的一道分水岭。
你若考中了举人,行了,只要当地衙门有官职空缺,你又愿意,也能去当上,不仅如此,还能得到北晋朝律法的承认,更能有升迁的机会,哪怕干掉你的上司自己上,只要你有能力,那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