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大部分是印的手印,苏梧便也同他们一样印手印,一式两份,他们各自拿走一份,留下的魏崇凌收了起来。
契约签好便等着来年开春给他们发种子种田了。
等人都走光后苏梧这才松了口气:村中太多人不识字,整个村中难道只有我们家小承在上私塾吗?
一旁正在整理的武立点了点头:村中这才刚刚有了些钱,以前穷没想过让孩子读书,如今有钱又觉得孩子读书没有什么必要,等他们长大了来咱们家厂子上班照样有钱赚。
苏梧叹了口气:目光还是有些短浅啊,读书多了见识多了,总归是有好处的。
武立接着说:其实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还有一方面村中的孩子要去读书就得去隔壁村,隔壁老秀才收学的名额早已经满了,如今他们就是想去都去不了。
除了老秀才以外县城就没有别的私塾了?苏梧疑惑。
有啊,但是那是在县城啊,距离我们村中还是有段距离的,你说不住在私塾吧每日来回跑孩子哪能受得了,你说住私塾吧还得花不少的饭钱,束脩他们是能付得起,可来回不方便家中一些事情都没办法帮忙。
苏梧叹了口气:村中没想过自己修一个学堂吗?每家拿一点钱应该还是能修起来的吧。
魏崇凌将手中的契约放在苏梧手中:修学堂哪里是那么简单的,盖房子是简单,可学堂最重要的不是学堂,是先生,村中人从哪儿找先生呢?
武立在旁边点头:对啊,村中又没有出过什么秀才之类的,没人会愿意来这里做先生的。
哎,这倒是一件大事,苏梧回头看向魏崇凌:你没有认识的人愿意来当先生吗?你的老师可是文坛大家啊。
魏崇凌思考着:或许有一个人可以,不过我已经多年未回去了,如今他是否还如从前一般也不知,今日我休书一份询问一二吧。
苏梧抬手给他点了个赞:如果村中有了学堂,日后小承便不用每日都跑隔壁村了,况且隔壁的老秀才的学识再教小承两年便没办法再继续教下去。
魏崇凌点头:确实也该给小承换个老师了。
说道魏崇承,苏梧这才想起来:你去接小承了吗?他何时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