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 從此劉玉蘭那天在窗外偷聽了以後,她就對這家人有了更深刻的認知,感覺自己上當受騙了。
原以為秦氏母子倆是母慈子孝,沒想到竟是做戲,不把兒媳婦當人看,肆意壓榨欺負。
可已經辦好了婚書, 況且劉玉蘭現在也沒處可去, 後悔無用, 她只能盡力替自己爭取。一方面繼續籠絡丈夫,另一方面也對婆母提出的無理要求視而不見。
秦氏漸漸發現日子不好過起來。本以為新兒媳是個柔順溫良的,沒想到竟是個刺頭, 還很會做戲,在她面前張牙舞爪,只要兒子一來,立刻換上一副膽小受氣的委屈模樣,害得兒子以為她又在欺負兒媳, 勸她待人和善一些。
秦氏氣不過,跳著腳和劉玉蘭理論,偏偏對方不說話, 只一味小聲哭泣。
秦氏聲音越大,態度越蠻橫, 在秦高明眼裡就越發坐實了她在欺負人。
短短几天,秦氏就積攢了滿肚子的委屈, 偏偏又沒人訴說,正打算把女兒叫回來,替自己主持公道,秦香巧竟然主動回娘家了。
秦香巧是哭著進門的,一進門就開始哭訴,說夫家不把她當人看。
秦氏頓時嚇得顧不上自己的委屈,趕緊詢問怎麼了。秦香巧哭哭啼啼地把事情說了一遍,秦氏終於明白了。
原來,上次秦香巧從娘家回去,也不知道夫家從哪裡聽說了秦家人的行為以及種種言論,便要求秦香巧也要照著做,否則就是不孝。
誰不喜歡被人當成太后般無微不至的伺候著?秦香巧的婆母趙氏也不例外。人本就有惰性,一旦有了正大光明的理由偷懶,誰還願意幹活?
起初,趙氏要求兩個兒媳都要向秦家的兒媳看齊,還沒幾天,大兒媳就不幹了,口口聲聲她的娘家沒有這傳統。她有丈夫幫著撐腰,再加上她娘家人全都來了,幫著理論,趙氏只好作罷。
她放過了大兒媳,卻沒有饒過小兒媳秦香巧,她說得還很有道理:既然這是你們秦家的老規矩了,你應當能做得比你娘家弟妹更好。
秦香巧的丈夫跟大伯可不一樣,趙氏向來更疼小兒子,因此秦香巧的丈夫跟母親關係很好,一旦婆媳有矛盾,他總是站在母親那一邊,甚至還掉轉頭勸妻子:你好好做孝媳,也是給咱們的兒女積攢好名聲,將來說親也更容易些。
秦香巧無言以對。
以前她借著娘家的好名聲,偷了多少懶,如今全都加倍還了回來。以前她冷眼旁觀自己的母親是如何折騰阿真的,還滿心不以為然。孝敬婆母,那不是天經地義的嗎?怎能叫苦叫累?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