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殷螭始終沒有明白坐上位的本質,就是要當靶子,倘不能捨身甘為萬矢的,又如何垂範堪成百世則?馭下之道,是要時時刻刻記得自己手中的權力全是下面jiāo托來的,而並非下面只能完全聽自己指揮、待自己拯救。為一國主君,要虛心、謹慎、有德、自省,其實就是要將自己當作最無知、最無能、最恪守道德戒律、最需要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人,以便得到最大的幫助和最好的治國方案——哪怕這些全是假相,也須得做將出來給人看。
殷螭向來只肯出風頭,絕對不堪做靶子;殷璠卻是從小受先生教導,做靶子的理念刻在骨血里。因此可憐殷螭陪北京軍民困守了四個多月孤城,卻始終被大部分官員抵制防範著,殷璠才回來四五天,就通過主動當靶子自責咎罪,使得臣民產生“皇帝代那些亂臣賊子受過認罰,太委屈!”等等的想法,重新獲得了民心——做靶子的作用豈非大矣!
這些事使殷螭想到就忿氣不已,只能以稱病不朝的舉動跟侄子賭氣,以示不會輕易做小伏低,同時自己的兵力以及袁百勝所掌京營,實力雖比殷璠帶來的南京軍要弱,卻也不能不利用最後時機博上一博。這個時候不怎麼方便和林鳳致接觸,可是殷螭又害怕看不見他,也許一朝反目,又無法甜蜜相處——可是林鳳致最近也卷在當不當靶子的漩渦里,以至於接待他的時候,也憂心忡忡,柔qíng蜜意顯示不出來,使得殷螭大為懊悶。
所謂當不當靶子,便是聖駕還京之後的首輔之爭——殷璠還未還京時,京中以“疫氣尚余”提醒皇帝慎重龍體,其實那個時候疫qíng已止,林鳳致和葉德明等人乃是隨了最後一批染疫者的大流,到得皇帝還京的時候,連林鳳致都已痊癒,當然便是全無染病危險了。可是這最後一批病人之中,林鳳致到底年輕,恢復得徹底,葉德明卻是花甲老人,高熱牽引全身病症,病癒後也落下了肺氣之疾,再也擔任不起內閣首座的職責,只能以病乞退。如此一來,空缺出來的首輔位置由誰來補,便成了朝廷首要大事。
雖然一般同時有幾位大學士入內閣掌政,首輔的權力與其他輔相卻大大不同,而首輔退任之後,也未必定由次輔補上,何況如今的次輔杜燮bào躁乏謀,即使是全力支持他的戶部官員,也知道他當首輔委實缺乏實力。若是這首輔之爭,只是北京官員內部的事,倒也罷了,反正脫不出那幾位大學士以及有可能候補的學士之手,問題是眼下聖駕還京,陪駕的一批南京官員都是南京方面的大員,遷都的事尚未正式解決,這批南京大臣大有爭奪內閣首座的意思,尤其是南京禮部尚書吳南齡,已成為呼聲最響的拜相之不二人選,這使北京大臣慄慄不安,要想盡辦法壓制他們下去。
問題是派誰去阻擊吳南齡落選,這也委實不容易找到合適的人物。南京大臣隨駕入京,相當於是向北京朝廷下了挑戰書,他們團結一致推出人選,北京豈堪落後?杜燮既缺乏實力,便有人推舉禮部尚書張晉明與兵部尚書章守成,張老練而章穩妥,能力未必在素以厚實穩重見稱的吳南齡之下,但張章二人都無大績,吳南齡雖然貌似也沒做過什麼大事,自國子監祭酒任上就培養出來的道德君子口碑卻是響亮之極,等閒難以撼動。於是繼二位尚書被推舉之後,一批不看好他二人的官員,又開始稱譽林太傅才德並重,況是天子之師,實堪大任,為何不能入閣?
這一來林鳳致避免了八年的決不掌握實權、成為靶子的事實,終於無可避免的到了面前。他當年推翻殷螭扶小皇帝上位,便知道gān過這樣事體的自己,萬不能鋒芒太露,風頭太盛,不然遲早位高身危,所以堅決守住“不掌權、不入閣”的原則,一直只領著天子太傅、中極殿大學士的頭銜,而不具體擔任任何部門的實職——本朝閣臣,向有慣例就是同時兼領一部尚書之職,在運轉國家中樞時也負責具體部門事務,然而大決策出錯,往往還有皇帝以及整個內閣一道負責,部門內部出了差錯糾紛,做部長的就難免招怨,而且尚書是個實在職位,容易調補,下面有能力升遷上來的屬官們,誰不在虎視眈眈等著?其他部門有jiāo涉有嫌隙的時候,誰又不在想方設法扯皮攻訐之?所以林鳳致看得明白,太傅的頭銜既虛空,又難以升遷補缺,坐上面沒有實在的是非可惹,反而可以使自己在言論訐戰之中少招一些處心積慮的扳倒式攻擊,獲得超然的、自由的權力,一旦昏了頭想去入閣,那就是猢猻入布袋,鯰魚上竹竿,戰兢兢又顫巍巍,動一步都不舒坦了。
可是名字被官員們推舉出來之後,再想避免也是無計可施,雖然在吏科科道官上了推薦書之後,林鳳致立即上表辭謝,堅決不就,北京官場卻也小小掀起了風波——一面張、章二尚書的擁戴者難免不甚服氣,yù待訐他落馬令己方入選;一面贊同他的官員,又紛紛前來勸駕,稱惟有他才能壓倒吳南齡的風頭,使小皇帝屬意圈定,若他辭謝不從,難道真讓南京奪了首輔去?連日登門說客不絕,鬧得林鳳致家中門庭若市,應接不暇。